那些年,我們散居世界各地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吳居叡 圖/黃郁棋攝

紐約、舊金山、矽谷、東京、上海、香港、澳門、胡志明市、新加坡、柏林、法蘭克福、倫敦...以上,我列出了那些有著朋友足跡的城市。

那些年,我們散居世界各地。

包含我自己在內,有好多同學朋友已經超過5年沒有在台灣長期生活、工作過了。對於台灣,慢慢都有種熟悉但又陌生的感覺。然而,每當放長假時,當其他台灣的朋友們都在忙著準備出國旅行時,我們放長假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回家。

25歲到35歲的十年間,人生當中最輝煌的十年,散居世界各地的我們,努力地賺取不一樣的經驗。

這背後的目的是什麼?一部分是培養自己的競爭力和眼界;另一部分則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所學,回到台灣為產業帶入一股不一樣的氣象。

或許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有點傻。網路上許多文章一再地提到:台灣人才不斷流失。有人說:「走都來不及了,你怎麼會想回來?」

「你怎麼會想回來?」這也是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先看看我這兩位朋友的故事吧:

正值青春年華的P,目前居住在英國伍斯特(Worcester),任職於英國當地企業。說起P,連我都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三年前,P曾在越南胡志明市工作。剛從大學畢業的她,為了開拓自己的眼界,積極地尋找台灣以外的工作機會。在親友的介紹下,開始了她在越南為期一年的遊歷。一年多前,P仍不改其單槍匹馬闖天下的個性,在辭去胡志明市的工作之後,又隻身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英國,並且順利的找到了工作。那天,P說她準備2016年回台灣。

最近,N從舊金山回到台灣了!從2006年起,N就在美攻讀第二學位,畢業之後的她,因為優異的成績和傲人的能力,N受邀進入了一個跨國廣告公司的舊金山分部。N不是小留學生,也不是生下來就擁有綠卡,可以直接在美國落地生根的ABC。N憑的是自己的努力,因此才會一畢業就有兩個offer等著她。如今的她,攢到了經驗以及不同的視野,帶著一身的本事回到台灣。

我期待,他們能帶著不一樣的視野回到台灣,為台灣的產業注入一些不一樣的元素。

目前的台灣,蘊藏著一股巨大的能量。那是種難以用言語概括的能量,或許你可以說這股力量是創新,也可以說是改變。而這股力量的爆發,似乎就缺這麼臨門一腳。

臨門一腳缺的是甚麼?很多時候是資金,但更多時後缺的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視野和經驗。在現今這樣一個環境下,若只將眼界局限於台灣,不管是哪個產業都很容易就被邊緣化。所以當我看見那些以往在國外工作的朋友們,如今一個個都有了要回家的念頭,我的心中不免感到高興,因為在他們身上,我看見許多目前台灣新興產業所缺乏的元素- 來自不同市場的不同觀點以及經驗。

或許,那些年,我們散居世界各地,為的就是這一刻的來臨。我們不一定非得自己創業,換個角度,將自己的經驗和專業注入台灣產業也未嘗不可。

是時候,踏上歸途,為我們的生長的這塊土地,帶來些令人興奮的改變。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