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日本擬於核處理水排入海後 每日檢測魚類放射物質

日本水產廳計劃於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處理水」排放入海後約1個月內,每天檢測附近海域水產品的放射性物質濃度,盼能緩和漁民、消費者等不安。

福島核電廠核處理水排入海後,日本當局擬每日對魚類進行放射物質檢測。(圖/翻攝自東京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福島核電廠核處理水排入海後,日本當局擬每日對魚類進行放射物質檢測。(圖/翻攝自東京電力控股有限公司)

共同社、時事通信社報導,水產廳昨天表示將於核處理水排入海中後約1個月內,每天針對福島第一核電廠方圓10公里內的水產品檢測放射性物質氚(Tritium)的濃度,並在3天內於水產廳的官方網站以日文及英文公布結果。

過去的精密檢測方法通常需要1個月以上才能得出結果,這次將使用最快隔天就能得知檢測結果的「快速分析」方法。

這項檢測將從核處理水排放入海前就開始施行,開始排放核處理水後約1個月內將每天檢測,之後逐步降低頻率。

檢體將從福島第一核電廠方圓10公里內採集,送往宮城縣多賀城市的研究設施進行分析。目前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漁聯)自發性將這個範圍內列為禁漁區。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月遭受東日本大地震(台灣稱311大地震)帶來的海嘯侵襲,引發爐心熔毀,為冷卻熔融核燃料團塊,又製造出汙染水。東電利用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的多數輻射物質,最後變成「核處理水」(ALPS處理水),貯存在福島第一核電廠腹地內。

日本政府日前提出以「今年夏天左右」為目標,持續評估核處理水排放入海時期,但至今尚未確定具體時間。

而核處理水排放入海,也遭日本漁業相關人士、中國等反對。(中央社東京11日電)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國際頭條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