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案引擔憂?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很安全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內湖女童案引起恐慌,不少家長更是陷入擔憂之中,兒福聯盟發出聲明對政府提出呼籲,此外,兒盟也對家長說,相信很多家長至今仍在不敢置信的憤怒和恐懼中,但別忘了無論如何,「我們是孩子們最重要的穩定力量」,如果覺得孩子已經出現焦慮、不知所措的狀況,或許可以暫離相關報導,讓自己安定下來,並且嘗試投過一些方式來安撫孩子,協助孩子正確理解新聞事件。

小妹妹到現場弔念女童。(圖/李鴻典攝)

以下為兒福聯盟聲明全文:

兒童節前夕,又發生令人痛心疾首、全民撻伐的嚴重兒童傷害事件。四歲女童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媽媽的面前慘遭殺害。三十三歲的嫌犯疑似是精神疾患且有長期藥物濫用的問題,一個正在萌芽的生命,就此消逝。

這樣的悲劇,已不是第一次。近年內已經發生了多起的隨機殺人事件,且多數都是針對年幼兒童,他們是最無法自我保護的一群,最需要大人的保護,但卻反而被挑選為施暴的對象,除了悲憤、除了痛批,我們有更多的大聲疾呼,希望有關單位起而行,保護孩子,我們應該做更多。

兒福聯盟提出以下幾點呼籲:

一、多一個重判、少一分恐懼:這已經是四年內第三起的殺童案,讓我們不禁擔心,是否這些加害人刻意選擇弱小的兒童作為傷害對象,且存有不會被重罰的僥倖心理。法律應該是保護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所以我們特別呼籲期望法官裁定相關案件時可以真正落實兒少權益法中的相關規定,確實加重刑罰,不要再讓家長、孩子們活在恐懼的陰影中。

二、早一步介入、少一個悲劇:針對案件的加害人,從新聞報導中提及嫌犯疑似有精神疾患,且合併有濫用藥物,常有失控的行為。政府應該要檢視的是︰像這樣的「未爆彈」在目前的醫療系統中是否有可能及早協助或強制就醫?依照目前精神衛生法雖有對嚴重精神疾患者有強制鑑定與住院的規定,但由於判定標準十分模糊,舉例而言,強制就醫是精神疾患者需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才可以啟動,但到底何謂「傷害之虞」界定十分模糊,導致我們空有機制,卻有窒礙難行的窘境,因此我們也呼籲政府立即針對強制鑑定、強制就醫等「標準」做一致性的討論,及早介入協助精神疾病患者,以保護社區民眾。

三、少一些血腥,多一些理性:案件發生後,媒體爭相追逐報導,也立刻出現了像是斷頭、砍頭等血腥的字眼,無論是實體或是網路新聞上充斥著各種過度描述犯罪情節、細節,以及血腥、令人恐懼的照片或影片。這些都會造成兒少片面接收到的資訊不但可能錯誤、不完整,而且也往往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有些孩子看完後,會覺得憂慮、生氣、內疚,甚至有些孩子會覺得嚇壞了不敢出門上學。除此之外,我們更擔心的是過度的報導,可能造成模仿的效應,甚至造成更多的傷害,不可不慎。希望主流媒體甚至網路媒體的小編們,都能夠審酌報導內容與密度,不要再強化家長與孩子們的焦慮與擔憂了。

悲劇發生,相信很多家長至今仍在不敢置信的憤怒和恐懼中,但別忘了無論如何,我們是孩子們最重要的穩定力量,如果覺得孩子已經出現焦慮、不知所措的狀況,我們建議或許可以暫離相關報導,讓自己安定下來,並且嘗試用以下的方法來安撫孩子,協助孩子正確理解新聞事件:

1)讓孩子知道他們很安全,雖然有這些事件的存在,但並不是經常發生。

2)由於7歲以下的孩子還無法確實區別現實與想像,因此如果家有7歲以下的孩子,應盡量讓孩子遠離這些會讓他們感到恐懼的影片或照片

3)對於國小階段的孩子,可以視孩子狀況詢問孩子對事件的了解程度,試著和孩子解釋事件的緣由,如果孩子有錯誤認知,家長也可以趁機更正。

4)對於國中以上的孩子,可以藉著和他們討論新聞事件來了解他們現有的價值觀,也可以透過對話讓他們知道家長對社會事件和媒體報導的看法。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重大案件的情緒可能更為強烈,家長和孩子討論時記得先別急著否定孩子的看法,以免降低孩子談話意願

最後,兒童人權公約中強調,國家應該盡最大可能確保兒童的生存與發展,兒童節前夕,我們衷心的期望整體的國家、社會與人民,都可以更努力的創造一個讓孩子安心長大的環境,這應該是給孩子們最珍貴的兒童節禮物

加入 @setn 好友 #社會安全網破了…

【#直播中LIVE】抗議藍白國會職權修法續闖關 立院外民眾陸續聚集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藍白合推國會職權修法續闖關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