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為何古人要「跪著吃飯」?再累也不能換姿勢 真實原因曝光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古代人用餐時都會跪坐著吃飯,就算再累也不能換姿勢,原因是怕會走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古代人用餐時都會跪坐著吃飯,就算再累也不能換姿勢,原因是怕會走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看古裝劇都會發現,古代人用餐時都會跪坐著吃飯,就算再累也不能換姿勢,之所以要維持這個姿勢,並不是因為可以促進消化,其實是因為要避免走光,因為古代時期沒有內褲可以穿,其服裝的下半身是長裙,若不維持這姿勢,一不小心就「春光外洩」了。

根據《搜狐網》報導,古代人在正式場合用餐時都會以跪姿的方式坐下,之所以會如此拘謹,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內褲」,而當時服裝不分男女,服裝的下半身是「裳」,也就是長裙,裡面也沒有附安全褲,因此若大風吹來,為了避免走光,就只能以跪坐的方式坐下,再累也不能換姿勢。

不過,到了春秋時期,古人似乎禁不住寒風刺骨,「褲子」就開始出現了,但那時候的褲子沒有褲襠,僅在小腿上套住,因此重要部位仍然是鏤空狀態。

直到東漢以後,「褲襠」才被設計出來,隨後在魏晉南北朝逐漸普及化,跪著吃飯的習慣也就漸漸消失,宋朝人也因為有了「連襠褲」而習慣在椅子上吃飯,再也不必擔心會走光。

加入 @setn 好友

【SETN整點新聞 #直播中LIVE】孫安佐泰國惹”麻”煩 闖宅脫褲嚇壞屋主遭逮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