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古代常見下屬叛變 為什麼到了清朝卻很少聽到?2原因被揭開了

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侍衛在歷史劇中的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侍衛在歷史劇中的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古代皇帝出巡陣仗都相當盛大,為了確保安全,必定會有幾位侍衛做先鋒。不過,從古至今,不僅是侍衛,底下官員等突然叛變,反過來推翻王朝的案例不少,但為什麼清朝幾乎沒聽過這樣的問題呢?原因不難想像,大概有兩個。

由於清朝是外族政權,上上下下用人上,都非常重視血統,將權力集中自己人,也就是「八旗子弟」上。相較於外人,由自己人擔任,大家會為了維繫這個王朝努力,屬於裙帶關係,而不是單純的上下統治。以努爾哈赤為例,他允許近身侍衛稱其為「父貝勒」,同時擁有這種權利的還有重臣,由此可見,侍衛們在統治者心裡有多麼高的地位,能得到統治者如此賞識和厚待,對他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自然願意繼續這樣的關係。

第二點「君臣觀念」

儒家思想下,流傳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話,早已在古人的心裡扎了根,特別是貴族子弟,他們從小就被灌輸了「以皇帝為尊、以皇帝為重」的觀念。這點價值觀,結合第一點,他們算是一個滿族的大群體,更增添了幾分向心力與團結,也讓清朝幾乎沒有聽到底下官員或侍衛叛變的案例。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