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錯過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部桃「動脈取栓治療」助她康復

圖文/桃園電子報

一名68歲林太太凌晨被發現倒臥家中,緊急送往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因出現右側無力症狀伴隨意識障礙,經急診初診斷為急性腦中風;然而根據通聯記錄判斷,發病時間已超過靜脈溶栓的「黃金3小時」,也超過健保署去(112)年10月起放寬的3至4.5小時治療限制,因此醫療團隊緊急啟動機械動脈取栓治療的評估,經由血管攝影顯示左側中大腦動脈近端完全阻塞,在符合取栓條件且家屬簽署同意後,於24小時內完成取栓治療。

動脈取栓治療是在急性腦中風發病後6至24小時的治療選擇,但需透過更多影像檢查分析來輔助治療決策。(圖/桃園電子報)

▲動脈取栓治療是在急性腦中風發病後6至24小時的治療選擇,但需透過更多影像檢查分析來輔助治療決策。(圖/桃園電子報)

部桃進一步指出,依據檢查顯示大腦血管成功再灌流、TICI評分為滿分3分。神經重症科醫師張懷仁表示,擴大靜脈溶栓的時間窗格可造福腦中風病人,保留更多的大腦功能,而動脈取栓治療是在急性腦中風發病後6至24小時的治療選擇,但需透過更多影像檢查分析來輔助治療決策,醫療難度更高,卻也有更高的醫療價值,有機會降低中風對大腦的破壞、是未來腦中風治療趨勢。

林太太在術後第三天開始進行重症階段的早期復健介入及呼吸器脫離訓練。部桃內科加護病房職能治療師陳怡說明,早期復健介入在遵循整體醫療目標下進行,以此案為例,職能治療介入是透過「活動參與」來提升病人的警醒度、改善注意力片段等認知缺失,藉此增加對自身現況和醫療計畫的理解及配合度。

陳怡接著提到,這樣有助於加速呼吸器脫離計畫、提升醫療處置的效益,並提早建立家屬對後續復健期的概念。林太太雖年過60仍是注重保養儀容,平時熱衷於股票投資,更是女兒口中的理財高手。職能治療透過環境改造策略、教導家屬善用會客時間,結合病前的習慣和興趣增加患側邊的感覺刺激給予,並透過簡單的日常梳理活動,使用健側手照鏡子梳頭髮、擦乳液等。林太太警醒的時間可逐漸拉長,注意力也不再片段、問答反應時間明顯縮短、複雜度也有所提升,甚至能獨坐於床邊執行日常盥洗活動,最終在入院11天順利脫離呼吸器,並轉至普通病房進行後續復健計畫。

部桃強調,該院重症醫學科運行跨專業的團隊合作模式,在取栓處置後密切監測術後變化,釐清腦中風的原因,透過藥師協助嚴格調控血壓,呼吸治療師執行呼吸器脫離訓練,職能治療提升警醒度、認知功能及預防譫妄,促進生活自理恢復,營養師著重在病人重症營養建立,物理治療師加強心肺功能及咳嗽能力,護理師進行病人護理及意識監測,專業各司其職並互相加成提升醫療照護的精準度。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錯過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部桃「動脈取栓治療」助她康復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