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育界最荒謬的現象:由高中生的成績,來決定大學排名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黃郁棋

最近在中山大學顏老師那邊,看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講的是「德國大學不流行大學排名」這件事;文章中提到,他們沒有聯考、也沒有學生家長趨之若鶩的第一名大學。下方留言有人提到了台灣,也讓我想起高中時曾經存在過的疑惑:為什麼台灣的大學排名,竟然是由這些「高中生的成績」來決定?

同樣的問題,我在高三填寫志願時,也曾經感到疑惑:「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真的代表學校的好壞嗎?是哪些因素決定了這些學校高分、這些學校低分呢,難道都是聽說、聽說、聽說?」

說到好大學,大家第一個總是會聯想到台大,然後清大、交大、成大、政大,再來是中字輩的中央、中興、中正等等;而科技大學最有名的則是臺科大,甚至還有「天大地大臺科大」的順口溜。

但是,你隨便去問任何一個高中生,知不知道你選的「這個科系」,在你想去的「這個領域」到底有哪些備受國際關注的研究成果,導致你想去接觸那邊的師生?恐怕,一百個學生裡面,還不到一個人回答得出來。

對高中生來說,光準備學測、指考就已經火燒屁股了,哪裡管得到你這所學校有什麼研究成果、老師的學問是不是很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判斷好學校的管道只有一個:

「上一屆的錄取排名。」

▲靠高中生的成績,來決定大學排名?(圖/Alberto G./CC License)

哇靠,這真的相當相當不可思議。高中生搞不清楚狀況,依照「上一屆」的錄取分數來填寫志願,然後你的錄取結果再繼續成為「下一屆」的排行依據,鬼打牆無限循環啊。然後,出社會後,某些公司甚至會以這個莫名其妙的「排名」,來決定要不要看求職者的履歷。

追本溯源,會發現這排名根本是誤會一場。它跟你做人文學問、科學研究的結果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關聯,大家更看重的其實是這幾點:

一、學校地理位置在哪裡,是不是好山好水好無聊。

二、學校的名頭聽起來是不是很屌,親朋好友聚餐時爸媽能不能炫耀。

三、上一屆的錄取分數多高,我不能夠「浪費」自己的大考成績。

四、學校的男女比例如何。(什麼,都男的?!)

五、出社會後,畢業證書是不是能唬住企業老闆。

基本上,除了第一點跟第四點以外,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情況:大家選填志願,其實靠的都是「聽說」,而這個「聽說」又是從哪來的?嗯,憑感覺。感覺進了這所學校,我的未來就是光明的,我的人生故事就會從此進入「王子與公主終於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就能成為人生勝利組。

狗屁,根本沒這回事。

▲靠「上一屆錄取分數」來給大學排名,合理嗎?(圖/othree/CC License)

事實是什麼呢?就算你進的是台大醫科、台大電機、台大法律這些聽說很厲害的科系,你沒辦法搞定人的問題、沒有人脈、沒有想做的事、沒有夢想,那麼你終歸也只能成為一個「學歷看起來好像很厲害的過勞魯蛇(Loser)」。

如果台灣無法改變這種「浮誇」的心態,把追求「別人說好像很不錯」的大學排名擺在第一位,那麼無論你教改怎麼改,問題都不會變。

這同時也導致了一個問題:都讀到大學了,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搞不清楚自己在選什麼志願、搞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而一切選擇的依據,驚人是另外一群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讓我們把目光從教育移動到整個台灣,是不是感到似曾相識呢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