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一招,從遜咖變攝影高手!如何捕捉廣闊的自然景觀?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自然之筆(楊政憲) 圖/時報出版提供

廣闊的自然景觀,往往具有深刻的震撼力。

想要捕捉讓人心曠神怡的畫面,舉起相機後,該從何處著手?

拍攝這樣的場景,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顯然是最佳選擇。攝影鏡頭的焦距,通常可解釋為鏡頭的拍攝範圍或可視角度;焦距愈長,鏡頭就可以拍攝得愈遠,可拍攝的範圍及角度相對也比較小。我們習慣稱鏡頭焦距50 mm 為「標準鏡頭」,它的視野角度最接近人眼所見範圍。通常鏡頭可依焦距劃分成24 mm 以下的超廣角鏡頭、24-35 mm 的廣角鏡頭、35-80 mm 的中焦段鏡頭,80 mm 以上則通稱望遠(長焦)鏡頭。

然而針對DSLR 數位單眼相機使用者來說,還須注意焦距比率轉換(focal length ratio)。除了全片幅外,絕大部分的APS 數位單眼相機的感光元件面積都小於35 mm,所以當我們將鏡頭安裝在APS

數位單眼相機時,因為感光元件面積較小,可攝取的角度就變小,焦距就會變長。

了解焦段的不同後,就可以選擇合適的焦段來拍攝風景照片。超廣角及廣角鏡頭不但有較大的景深,拍攝時可將前景、中景、遠景都清楚呈現,也比其他鏡頭具有更強的透視感及空間感。下圖前景為水草及小水潭,中景為正在吃草的馬群,遠景為湛藍的天空,並使用CPL 偏光鏡將水潭反光去除,並增加天空的藍度。

▲拍攝焦段:17 mm │快門:1/60 秒│光圈:F22 │ ISO:50 │測光模式:矩陣測光│拍攝模式:A 模式│使用CPL 偏光鏡

但也不是每次拍照都會遇到前景、中景、遠景全部令人滿意的畫面,此時可利用攝影構圖的減去法,選擇適當的焦距,將不需要的元素去除。選擇最精華的部分以突顯主題,畫面也會呈現出張力。如下圖前景是草地,為了增加視覺張力,捨去前景,拉近畫面,僅取馬匹及美麗的流雲。

各廠焦距比率轉換如下:

▲拍攝焦段:32 mm │快門:1/25 秒│光圈:F20 │ ISO:100 │測光模式:矩陣測光|拍攝模式:A 模式│使用CPL 偏光鏡

★ 手機拍攝提示:

 ➲ 使用夾式廣角鏡頭,可呈現廣闊的效果。使用時注意不同倍率造成的暗角。

 ➲ 避免使用前置鏡頭,以獲得最佳畫質。

 ➲ 手機拍照會有快門延遲現象,在拍攝時一定要持穩機身,按下拍攝鍵後,一定要保持穩定的姿勢直到顯示拍攝完成。

 ➲ 不建議使用數位變焦來取景。盡量靠自己的雙腳靠近拍攝主題,以去除畫面中不必要的元素,取得較佳畫面。若無法靠近主題,可先正常拍攝,再利用軟體進行後期製作裁切,成像畫質效果遠勝於使用內建數位變焦。


本文節錄:【練好一招,從遜咖變攝影高手】一書


   作者簡介

自然之筆

本名楊政憲,從小到大一直是棒球選手,工作記錄需要接觸到攝影,漸漸為影像的力量所著迷,進而至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研究所進修。畢業後在臺北市立社教館舉辦臺灣基層棒球影像展覽。

目前從事教職工作,除了本科體育外,也同時教授攝影課程。近幾年開始單車旅行,並攝影記錄沿途美景,2014年完成西藏到尼泊爾的單車旅行。2015年成立自然之筆工作室,服務單車、攝影的朋友們。著有《攝影師都懂的50個風景、人物攝影祕訣:第一次拿相機就能拍出讓人讚不停的好照片》(合著,撰寫基礎概念和風景部分)。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