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中國大陸電影到底有多好 台灣觀眾也想知道!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背背

金馬,金馬53,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八月》(圖/記者邱榮吉攝)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由《八月》拿下。(圖/資料照/記者邱榮吉攝影)

第53屆金馬獎落幕,四大獎全由中國大陸電影抱走,最佳劇情片《八月》、最佳導演《我不是潘金蓮》的馮小剛、最佳男主角《不成問題的問題》的范偉、最佳女主角《七月與安生》的周冬雨馬思純,這毫不意外再次觸動台灣某些人的敏感神經,「這到底是金馬獎還是金雞獎?」、「要被統戰了嗎?」姑且不論說這些話的人究竟只是想打嘴砲刷存在感,還是真心愛電影、真心關懷台灣電影、真心為極努力卻沒有得到肯定的台灣電影人抱不平,這都點出一個很重要的點,台灣觀眾沒有看過這些電影,怎麼知道它們厲害在哪?怎麼知道它們贏我們什麼?

2010年ECFA早收清單協議台灣電影在大陸上映數量不受限制,但內容需經審查,而大陸電影一年最多只能來台十部,若超過需要抽配額,內容不受審議,僅規定分級制度。在幕前演員、幕後工作人員頻繁交流的時代,即使電影包含我們熟悉喜愛的演員,管你多賣座、明星多大牌、話題多火熱,只要大多數工作人員是大陸人,就是得抽配額。抽配額,是政府認為公平之舉,然而僅僅十部配額的窄門,就是會篩選掉許多好電影,無法擠進台灣院線。

回到金馬獎,入圍名單開出來,大多數人都無感,除了因為部分電影偏藝術類型較小眾,更多原因是,觀眾連看都沒看過、聽都沒聽過,究竟要怎麼討論,又要怎麼有共鳴呢?沒錯,金馬影展的確試圖做些補償,凡是有入圍金馬獎各個獎項的電影,會安排一到三場不等的場次,在金馬影展期間播映,甚至邀請影人面對面座談,不過,以今年金馬影展開的最大廳「樂聲一廳」為例,全場坐滿不過792人;再以《一念無明》為例,安排在「新光一廳」播映三次,若場場全滿的情況下也才963人。今年金馬獎總收視人口為363萬3千人,看過這些電影的,占幾分之幾?更別說金馬影展舉辦在台北,對於中南部觀眾多麼不友善。

除了靠著閱讀媒體撰文介紹,觀眾以不看盜版的前提下,能夠接觸入圍影片的管道少之又少,於是在大部分都不熟悉的狀況下,僅能用以往的作品,甚至是國籍辯讀導演、演員與電影;因為沒辦法看這些電影,只能跟著喊誰是大熱門、誰得獎又是大黑馬,更甚者,純以國籍、地域炒作者大有人在,這些都不是該樂見的。

雖然「政治歸政治,娛樂歸娛樂」這句口號很惱人,但是不是該試著更擴展我們的胸襟,除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得獎電影可繞過抽配額制度,至少在經過華語電影最高殿堂金馬獎認證的電影,給它一個機會,讓它可以推廣給更多人看,讓大家心服口服,知道贏家贏在哪,而台灣電影工作者也可以多學習,豈非美事?

加入 @setn 好友 #第53屆金馬獎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積法說會威力驚人?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