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蔡熱線 中美關係「出軌」?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張道宜

很久以前上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時候,忘了是哪位老師,講過「苦撐待變」與「以不變應萬變」這樣的話,這會是改變的開始嗎?還是川普最終還是會被整個外交結構所吞噬?

川普_路透

▲美國準總統川普。(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過去國際關係講全球-國際-國家-個人四個層次的分析架構(Level of Analysis),不過在現實主義的知識結構上,「國家」、「國際」是主要核心,但現在會不會是「個人」的復興?也許川普,是最重要的突破點。

「一、三、台原則」的裂解?

美中台外交三角關係中,基調在1979年中美斷交之後就不再有結構性變動: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三個聯合公報(Three Communiqués,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八一三公報)與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這也是白宮提到兩岸關係相關議題的「起手式」。這不僅是外交圈的共識,也是華府政治圈的共識。雖然相當冗長,也有許多故事在裡頭,也許對川普而言並沒有理解與遵守的必要;但已經確認擔任白宮幕僚長的蒲博思(Reince Priebus),他對台灣議題相當熟稔,因此川普團隊要進行這樣的外交動作,現在各界傾向他並非沒有sense,而是假裝沒sense。

當然,「知道與否」,跟「在意與否」是截然不同的,在外交活動的場域中,多得是這樣的潛規則,而最重視這些規則的國家,當屬美國與中國。「台灣付我幾十億買武器,我卻連通電話都不能接?」這也許是川普真正的疑惑,他知道中國在意台灣的地位,在意美國對台灣的看法,但他可能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美國必須徹底,甚至從外在到內在無視台灣這一個生意夥伴。

事實上,這也許是華府「建制派」的盲點,搞外交的人,尤其是官僚,往往最大的束縛來自結構,以及自己對結構的依賴。因為心中太多因結構而生的規範與潛規則,為了大局和諧,即便是對自己有利的突破口,也會擔心會不會影響大局(不能魯莽行事)。但這種時候偏偏就是要這樣「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出來突破——即便他的搞不清楚狀況,常常是有其目的的。


台灣政界應該有的解讀

因此,台灣政界要謹慎以對,中國必然把這樣的外交突破,當作是一個危險的引信,稱呼蔡英文的外交是「危險」、「魯莽」(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已經回覆,這只是台灣的小動作)——甚至部分穩健分子也是這樣認為。不過這樣的警訊應該更全面的解讀:

第一,這顯示台灣在因應川普上任這件事情,是有「做功課」的,川普身邊的團隊相較過去總統而言,華府政策圈色彩相對少,更多的是華爾街與企業界,台灣可以有所突破,這絕對是外交能力的一種展現。

第二,過去馬英九打的是安全牌,讓中國安心,也讓美國安心,維繫和平紅利;但台灣現在打的是更突破性的,讓北京不得不接受台灣的地位,但這樣的局勢也更危險。

第三,台灣也不應該太過狂喜,因為我們直接面對的危機,並沒有改變——還是來自中國,川普提供的支持(即便有)也只是有限的,是建立在「數十億軍購」上的。值得一提的是,王毅的「提醒」雖然在台灣人耳中也許有些刺耳,但這就是當前國際社會的基調:一個中國原則下,台灣的國際空間不會因為一通電話而有改變。

回到第三段提到的國際關係分析層次,川普目前身為美國總統當選人,當然會更為偏重個人色彩的決策風格,不過根據過去數十年來的經驗,國際現實政治中,結構性因素常常扮演更為決定性的力量。是否有個人可以超越這樣的力量?當然有,但發生這樣情節的同時,代表國際政治基本結構已經發生巨變。對於過去「苦撐」很久的中華民國(或是台灣)而言,這正是所需的變局,但在國際社會中,跟著被改變、波及的國家,絕對不會只有台灣;相應而來的衝擊,也絕對不止影響台灣的國際地位而已。

加入 @setn 好友 #川蔡再熱線遭拒?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