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留心!1歲半孩說不到五個單字 恐發展遲緩徵兆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性與差異化,到底大雞晚啼或是臭乳呆(台語)是正常還是發展遲緩?馬偕兒童醫院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發生率約為6至8%,若以台灣每年平有20至25萬新生兒計算,平均約有15,000名嬰兒可能有發展遲緩問題,若再擴大到6歲以下的學齡前遲緩兒人數預估上看10萬人。醫師提醒,需要早療介入的孩子,3歲以前是黃金治療期,家長應提高警覺。

▲馬偕兒童醫院提醒,需要早療介入的孩子,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圖/馬偕兒童醫院提供)

孩子成長過程中,身高體重、器官體積等方面的成長則為「生長」;而認知、語言及心理行為、社會適應等變化,則稱為「發展」。「生長」與「發展」均衡並進,是下一個發展階段學習與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礎。然而由於遺傳、環境等諸多因素,並非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循著相似的順序與速度。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說,「嬰幼兒預防注射門診是最好的發展評估時間點」,正常情況下,1歲半的孩子會說出5個單字,2歲就能學會50個單字且能講出短句表達需求,3歲則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但家長往往忽略不同時期「應有的水準」,而錯失語言遲緩問題及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治療時機。

需要早療介入的孩子,3歲前的黃金治療成效是3歲後的10倍。陳慧如指出,過去就曾有2歲3個月的孩子外觀無異狀,但在健兒門診就診時,發展篩檢發現孩童有肢體不協調、跑步時步態笨拙、走樓梯需依靠攙扶、且僅能表達5個單字,在排除早產、遺傳基因與其他高危險因素後,發現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所致,經早療介入後,逐漸開始有「仿說」的動機,與人互動也有進步,目前仍在積極治療中。

「家長的觀念、認知與警覺,是影響早療是否能及時介入的重要因素。」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任、兒童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馬偕兒童醫院早期療育中心去年度多科別評估總人次為7,200多人次,其中服務個案數達900人,早療中心經過適當的跨科別安排,每月進行一次家長座談會,邀集包括小兒神經科、精神科、耳鼻喉科、眼科、復健科、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駐院老師等團隊共同參與,讓家長能夠在同一時間針對孩子的各項問題一次掌握。

此外,台北市衛生局更建置「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提供有趣圖像、互動性動畫、7種語音導覽及13個年齡層之篩檢題項,讓父母在家即可按圖索驥,快速智慧檢測孩子的發展狀況。若發現異常情形,將有專人進行追蹤,提醒儘早就醫評估及確認診斷,亦便於家長掌握孩子狀況,有助於就診時醫師評估。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37死囚拚生路 死刑存廢憲法法庭今言詞辯論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