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上台瞬間腦袋一片空白?讓音樂找回說話的魅力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李明蒨/MUZIK

上台演說或簡報,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可怕的事。再好的創意和想法,沒有好的表達技巧,也是枉然。表達障礙的理由不外乎恐懼、羞怯,多磨練就是了。現代人除了原本心理因素,似乎多了一層障礙:來自螢幕的阻隔。每天表達的量一樣,不一樣是很大一塊被文字取代,面對面完整陳述事情的機會減少了,舌頭比不上打字快手,遇到正式上台報告時刻,挫折連連。明明寫好講稿,準備妥當,在與台下一雙雙眼睛交會瞬間,腦中頓時一片空白;目光、氣氛、空氣真實在眼前,好不自在。不論在學或在職,具有說服力的表達,絕對加分。在國外不乏藉音樂訓練說話能力,重建信心的成功例子。

哼哼唱唱重建信心

曾經有位才華洋溢的服裝設計師,因口語表達有障礙,無法順利推銷自己產品,阻礙事業發展。經過聲音治療師判斷,確定是天性過度羞怯的心理因素造成,於是為她設計開發聲音的療程,主要進行的是母音發音練習。練習時需發出不同音量、和各種表情的母音,例如從弱音到強音的「U」;恐懼的「U」、喜悅的「U」、擔憂的「U」、驚訝的「U」等。幾個月後,她不只聲音變得明亮,表達變得清晰,語調豐富生動,且腦中更有創見,成為服裝設計界的行銷公關高手。

培養哼唱旋律有類似功能,可提高口語表達豐富性,適合的音樂為優美的小品音樂。小品音樂結構單純,旋律清晰、反覆多,容易記憶與哼唱。十九世紀法國作曲家佛瑞的帕望舞曲,最初為鋼琴而寫,其動人旋律經常被改編由各種樂器演奏,讓這美極的旋律呈現多樣風貌。包括作曲家本人,也將其改編為管弦樂版,成了音樂會最受歡迎曲目之一。配器以弦樂為襯底,木管輪番唱和旋律。開場的長笛與雙簧管對唱出迷人氣息,初聽已永生難忘。其旋律令人印象深刻,很適合哼唱。跟著旋律揣摩從淡雅到熱切的情感,訓練出豐富而連貫的表達技巧。

▲電影《王者之聲》劇照。(圖/翻攝自IMDb)

背景音樂開發語言能力

在德州、東京、芝加哥的學校曾做過相似實驗,老師放古典音樂當作背景音樂,試圖以一種更清晰、更有韻律感的方式開發學生語言能力、和朗讀聲音。根據英國歷史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王者之聲》對此有所著墨。從小有嚴重口吃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為了順利應付大型演說,求助於口吃治療師。歷經一連串辛苦的語言訓練,口吃大為改善。最為人稱道的是,向當時二次大戰中的英國人發表一場戰時演說,深獲人心。他鏗鏘有力的咬字和音調、鼓舞全國軍民。他的治療師在電影中,使用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的慢板樂章,作為喬治國王演說時的背景音樂。

這首恢弘的鋼琴協奏曲創作於1808至1809年間,法軍正在砲轟維也納,對當時定居在維也納的貝多芬來說飽受精神之苦,也許失去聽力讓他免去受隆隆砲聲干擾,但是原本資助他的貴族們為了保命逃之夭夭,貝多芬的生活瞬間陷入困境,卻也展現他強韌的生命力。從不氣餒、不放棄的貝多芬,果然又一次寫出強壯有力、奮力向前、氣勢如虹的作品。第二樂章的主題旋律如此觸動人心,平靜和緩的樂章,旋律由單純的長音符連貫構成,作為朗誦音樂頗有幫助咬字清晰之優勢。可貴之處在於,音樂注入作曲家真摯良善的憂國憂民情懷,朗誦者必然被打動,而在音調上流露堅定情感,這樣的演說,相信不只是傳遞思想,還給予情感撫慰,而深得人心。

一場打動人心的報告或演說,不在於華麗詞藻或浮誇舉止,而是大腦的平衡,使左腦的語言區,與右腦的音樂性攜手合作,上台說話更理想。

▲電影《王者之聲》劇照。(圖/翻攝自IMDb)

延伸閱讀::https://goo.gl/Jil3po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