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 導入AI成為醫師得力助手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在AI亮相初期,有分析師認為它將可投入醫療產業,現在IBM Watson踏出了第一步。由美國史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一手「訓練」出來的IBM Watson for Oncology(人工智能癌症治療輔助系統)率先被台北醫學大學正式引進。六月起,北醫體系底下的台北癌症中心、北醫附醫、萬芳與雙和醫院的腫瘤科都將受惠。

▲陳俊佑醫師使用IBM Watson for Oncology向患者解釋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機率。(圖/北醫提供)

萬芳醫院醫療資訊執行長、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俊佑解釋,IBM Watson for Oncology其實也像是一名學生,在癌症中心讀過大量文獻以及臨床例子,並且經過重重測試後,才能「畢業」被醫師使用。IBM Watson Health的團隊,匯集300多種醫學期刊、200多本課本、以及近1500萬頁文件腫瘤科醫師可由他協助制訂治療方針。這套系統包含八大癌症:直腸癌、乳癌、肺癌、大腸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胃癌與卵巢癌,預計到年底會納入更多種不同種類的癌症資訊。

Rob Merkel感謝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對IBM Watson for Oncology表現很大的信心,且這是台灣醫院與第一次IBM合作的第一次。他再次強調絕非「取代」醫師,而是當醫師的得力助手。他知道有部分病人喜歡拿Google來的資訊來「質疑」醫師,他雖不認同但也認為醫師不能在短時間將所有文獻看完,而IBM Watson可幫醫師整理實證資料,更能建立醫病間的信任。

2014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的研究探討了IBM Watson for Oncology的最新發展,接受訓練後,IBM Watson for Oncology能與MSK醫師的治療方式達到一致。2015年ASCO進一步討論MSK癌症中心導入IBM Watson for Oncology的臨床療效,在在顯示癌症輔助人工智能系統在臨床醫療的重要性。

陳俊佑更進一步解釋醫師如何使用:首先,IBM Watson for Oncology可針對醫師輸入的幾項重點資訊:年齡、性別與病理型態(例如症狀、已經到第幾期)進行比對資料庫後,提出建議的診斷方針,他提出的建議都是「有所本」,也就是比對資料庫有的文獻與紀錄來提出,且會詳細說明其來源。

除了治療建議外,這套系統還提供不少專業諮詢,比如點選建議中的某項藥物,就會出現藥效、副作用、5年存活率等資料,醫師參考之餘,也可分享給癌症病人及其家屬,降低他們對用藥治療的疑慮,減少醫療糾紛。至

不過陳俊佑再次強調,Watson並非取代醫師,而是擔任助手,倘若遇上雙方意見相左甚至差很多的情況,最後仍是由醫師做決定。「畢竟面對病人的是醫師。」也可能碰上給的治療方針,院內沒有相關設備的窘境,但這都可由醫師視情況做調整。

當然IBM Watson for Oncology也是不斷在學習,在與醫師合作的期間也會記錄所有的歷程,包含對於研究有益的病例(當然不會有個資),每三個月更新一次。雙方合作可達到醫療的高品質與個人化,增加醫病溝通。在系統協助下,醫師將有更多時間照顧病人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重拾健康。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積電法說後台股一片光明?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