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Family/經濟自食其力 追夢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王惠英/未來Family

育有一子二女的台北市湖山國小教師黃敏惠認為,父母的陪伴更勝於物質的滿足,她透過身教,引導孩子了解物質和精神、價格和價值的差異,鼓勵孩子脫離舒適圈,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6月下旬,大愛電視到台北市湖山國小拍攝「生活裡的科學」。沒有課、學生已畢業的黃敏惠老師,特地去陪伴參加錄影的學生,傍晚開車沿路送幾個學生回家。接下來的7月,她終於可以實現夢想,到宜蘭縣南澳鄉的武塔國小進行部落服務。

育有一子二女的黃敏惠笑著說,自己在湖山國小教書長達17年,不自覺中,學校似乎成為安逸的生活處所,連孩子都忍不住對她說:「媽媽,你也應該離開舒適圈了。」很幸運的,她的教學訪問教師計畫順利通過了。

有趣的是,當孩子反過來提醒母親脫離舒適圈,代表他們的身上已經流著這樣的血液。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溫暖與支持

「同樣的錢,如何去看待,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黃敏惠每個月數萬元的薪水要繳房貸、養3個小孩,雖然經濟相當拮据,但她自稱是「窮人家的有錢人」,對孩子的物慾並不會過度壓抑,也不會過度容易取得。

黃敏惠回想早年在學校租屋時,除了自己的小孩,還有2個學生兄弟同住,平日的生活極為簡樸。她會想辦法把食材煮到吃得飽、吃得久,但偶爾也會在領薪水後,帶孩子和2個學生兄弟一起去吃牛排。孩子曾經納悶:「我們自己生活辛苦,為何還要如此?」黃敏惠卻樂於這樣的分享:「因為他們跟著媽媽吃不到牛排,跟著我們才吃得到啊!」

黃敏惠主張,「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更勝過物質的滿足,包括書籍、影片及對話等法寶,幾乎不需要特別的花費,卻能給孩子最大的溫暖與支持。」她會觀察孩子的需求,譬如女兒對於藝術方面有天分,她就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但給孩子需要的,而不是最好的,他們仍要有自己奮鬥的吃苦過程。」

例如孩子參加小泰山教育促進會的營隊活動,孩子自己選擇繳交一半的活動費用,不足的部分則寫心得報告來代替。

用身教,教孩子獨立生活與自食其力

這家人先後搬了10多次的家,很多受過照顧的學生都會來幫忙。目前黃敏惠南澳的房子正在裝修,她堅持購買二手家具(倒店貨),可以用就好,並且全家一起動手粉刷,孩子甚至打算利用當地的漂流木來布置。

在媽媽的身教下,3個孩子從小就很獨立,經濟上也自食其力。

兒子朱磊從小不補習,但為了考大學統測,決定跟阿嬤合作賣水餃、賺補習費,大學開始兼差擔任攝影師、營隊輔導員,負擔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今年服完消防役後,他爬百岳、進行生態攝影、參與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等活動,生活過得忙碌且充實。大女兒朱殷也不遑多讓,技職學校畢業後,自籌機票費用到澳洲打工體驗生活,現正在南澳搭帳棚整理老房子。

小女兒朱顏即將就讀人文行動高中,曾擔任大愛兒童節目的助理主持人、參加戲劇演出、在家做花束的包裝代工,去年開始利用週六到花店打工,學習花藝設計,只要有人網購設計的作品,就可以抽成100元,聽說她的花藝作品挺受歡迎的!

幫助孩子自立是父母的最大責任

◎ 教養招式

‧ 父母的陪伴更勝於物質的滿足,透過身教引導孩子了解物質和精神、價格和價值的差異,鼓勵孩子脫離舒適圈,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 具體做法

‧ 家庭環境的布置可以溫暖舒適、但不奢侈享受,不要把孩子照顧到不想離家。

‧ 對於物慾不過度壓抑,也不過度容易取得,善用DIY及二手物品。

‧ 讓孩子多做鄙事,例如掃狗大便、洗廁所,做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並切忌用「胡蘿蔔」做為交換條件(例如考試100分就給100元、第一名就出去吃大餐等等),這樣孩子的努力很容易被物質替代,而不是自己真的想達成某個目標。

◎ 後續影響

‧ 孩子從小養成生活和經濟獨立的態度及能力,藉由發揮自己的專長,打工賺自己的學費或生活費。

▲小女兒朱顏在玉山瓦拉米步道拍攝尋找黑熊。(圖/黃敏惠提供/未來Family)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