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英文獨尊 台北世大運突顯語言歧視

記者蕭保祥/新北報導

2017年世大運號稱選手來自131個國家,從18日比賽進行開始,部分奧運等級選手卻很少在台灣公眾平台發生聲音或報導出現,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會講英文。

▲朝鮮(北韓)舉重名將嚴潤哲(中)在台北世大運輕鬆獲得金牌。(圖/記者蕭保祥攝)

▲朝鮮舉重名將嚴潤哲(中)在台北世大運輕鬆獲得金牌。(資料照/記者蕭保祥攝)

舉重種類在台北世大運是朝鮮(北韓)選手天下,因為他們推出奧運金牌選手嚴潤哲等大咖來寶島出戰,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看到世界級舉重選手演出,但大會現場沒有準備韓文翻譯,現場人員僅回答「FISU告訴我們用英文就可以了」。

嚴潤哲在台灣挑戰世界紀錄失利,也是輕鬆獲得金牌出席賽後記者會,這下問題來了,現場人員發現嚴潤哲不會講英文,環顧四周見到朝鮮隨隊人員「剛好」會講一點中文,臨時的翻譯任務「難為」這名隨隊人員,僅能基本表達語意,但無法進一步延伸問題。

朝鮮目前9面金牌有6面來自舉重,從嚴潤哲無法用英文接受訪問後,隔天開始朝鮮奪牌選手就拒絕參加官方安排的記者會,因為就算去了也無法溝通。

朝鮮同樣的翻譯問題也發生在24日射箭賽場,這個項目是韓國強項,大會明知道韓國射箭隊今天會拿很多獎牌,現場也沒有韓文翻譯負責,當媒體想要用英文採訪韓國射箭女將時,對方直接回答,「我們不接受英文訪問。」

世大運號稱來自131個國家,不可能每個國家選手都會講英文,要嚴潤哲舉起200公斤是很容易,要求他講英文絕非輕而易舉,設想哪天台灣頂尖選手如果在國外被要求講英文受訪,絕非人人招架得住。

台北世大運「唯英文獨尊」可說是台灣語言環境縮影,即便韓文在台灣已經出現多家補習班,懂韓文的人不能算少,世大運期間仍會發生這種問題,顯示台灣對於非英語系國家缺乏「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國際化是台灣近年來時常被提及的字眼,如果無法破除語言歧視,世界等級選手很少在台灣比賽沒能有更多新聞露出,台北世大運將可能變成大家口中的「市大運」。

▲韓國21歲射箭選手崔彩榮。(圖/記者蕭保祥攝)

▲韓國21歲射箭女單金牌選手崔彩榮。(資料照/記者蕭保祥攝)

加入 @setn 好友 #世大運放大鏡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