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女輕生事件引關注 專家:失眠是自殺意圖前易察覺警訊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北一女輕生案,引發社會關注,自殺問題到底能不能預防?有什麼徵兆?董氏基金會引用一篇國外研究報導指出,失眠與作惡夢兩種睡眠問題,都能更獨立預測更多自殺行為。專家提醒,失眠是最容易被察覺且有效治療的問題,當失眠已對身心造成影響,應求助精神科醫師協助,也呼籲家長別輕忽孩子的睡眠警訊對生活與心理帶來的影響。

(圖非新聞當事人/Flikr CC授權/原作者Alexander Lyubavin/網址http://bit.ly/2gdP3vq)

董氏基金會表示,根據一篇2017年6月刊載於《臨床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治療失眠有助於改善情緒健康,降低自殺的發生。

該研究由史丹佛⼤學醫學院進行,以50位年齡18至23歲,過去或近期曾有自殺意念的大學生為對象,進行一星期的睡眠監控,結果發現,睡眠問題是受試者未來幾週中自殺想法加劇的警訊,其中學生就寢及起床時間的變異量是特別重要的警訊。

研究者控制了憂鬱程度、酒精和藥物攝取及受試者初期的自殺症狀等變項後,睡眠問題和自殺想法風險增加仍存在相關性︒研究也發現,在入睡時呈現顯著變異量的學生,出現較多失眠和做惡夢問題,這兩種睡眠問題皆能獨立預測更多的自殺行為︒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任暨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李明濱表示,自殺成因是多元性的,通常在重大壓力或嚴重困擾下,產生絕望、衝動,覺得跟世界沒有關聯而形成,與失眠、焦慮、憂鬱、自卑及人際問題也很有關聯。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口有30%出現睡眠問題,民眾多自行服用安眠藥,他提醒,若治療不當,易造成情緒失調、記憶力下降、過度飲食及藥物依賴的情況,建議民眾當失眠已對身心造成影響,應就地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輔以行為治療及放鬆治療。

李明濱強調,自殺危險因子中失眠為最容易發掘及有效治療的問題,建議醫師可將失眠作為主題,與病人進行初步的關懷與討論,以「1問2應3轉介」的方式,即時提供協助與資源以降低自殺風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多數人都曾有睡不好的經驗,昨晚或連續兩三天睡不好,都會影響到白天的情緒,產生易怒、急躁、專注力下降,甚至有衝動的傾向,若此時有不好的意念閃過,常常容易因此而釀成遺憾。

葉雅馨提到,睡眠問題及自殺意念為憂鬱症患者常見的症狀,從過去的研究顯示,有15%的憂鬱症患者因自殺而身亡,

葉雅馨建議,師長可將睡眠當成一個課堂討論的議題,帶領孩子腦力激盪,思考如何維持好的睡眠,例如不因讀書、打電動、看電視而晚睡等,並每天關心孩子的睡眠狀況,藉由孩子從睡眠的多寡、規律的情形,瞭解他的問題並協助解決,不要忽略睡眠警訊及產生的心理相關影響。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