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悚!每44分鐘奪1人性命 日夜溫差大當心腦中風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又到季節交替的時候,隨著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腦中風發生的機會也會隨之升高,民眾應提高警覺!醫師表示,輕忽腦中風徵兆、延誤送醫時間,常是影響治療成效、甚至導致死亡的關鍵因素。

影/悚!每44分鐘奪1人性命 日夜溫差大當心腦中風

▲腦中風徵兆:微笑也困難,圖為模擬畫面。(圖/群萃公關提供)

目前已正式進入腦中風好發季節,響應世界腦中風日(10/29),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腦中風關懷協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近日推出腦中風徵兆口訣「臨『微』不亂」:「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並邀幽默大師沈玉琳擔任衛教大使,協助民眾了解腦中風徵兆,並呼籲把握黃金3小時送醫,降低失能與死亡風險!

影/悚!每44分鐘奪1人性命 日夜溫差大當心腦中風

▲台灣版腦中風徵兆創意新口訣:臨微不亂。(圖/群萃公關提供)

國健署說,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終身的發生率是六分之一;失能後遺症也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不僅造成病患與照顧者沈重的負擔,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依據衛生福利部105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4位,共奪走11,846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統計結果顯示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之民眾,且男性多於女性。

今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世界中風組織(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今年活動的重點強調提高風險意識及加強預防。國人對於腦中風的恐懼不下於癌症,除了致死率之外,最令人擔心的是中風引起的失能。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邱弘毅表示,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初發中風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的失能比例是61.2%、三個月是55.58%、半年是51.72%。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或有中風/TIA(短暫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務必做好慢性病管理,一般人也需要自我評估罹病風險與採行預防措施。

世界中風組織表示,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中除了年齡、性別、種族與家族史是無法改變的,九成的腦中風與危險因子有關。

影/悚!每44分鐘奪1人性命 日夜溫差大當心腦中風

▲腦中風徵兆:臨時手腳軟,圖為模擬畫面。(圖/群萃公關提供)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腦中風主因為腦部血流受阻,造成神經性缺損或腦部缺氧、缺血,引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腦中風可依腦部出血狀況區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及出血性腦中風;臨床研究發現,高達八成患者均屬缺血性腦中風,相當於每年超過兩萬名民眾面臨失能甚至死亡。40歲以上民眾就應留意腦中風上身,特別是有腦中風病史或家族病史的民眾。另外,有三高、心臟疾病,或是肥胖、有菸癮、酒癮的民眾,都屬高風險族群,需格外留意。

預防腦中風必須從認識危險因子開始,國健署呼籲民眾一起檢視以下重要的危險因子:

四大慢性病,另加肥胖;務必要小心

高血壓:幾乎一半的中風與高血壓有關;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

高血脂: 超過4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有壞膽固醇(LDL)過高的問題;飲食應減少動物脂肪、拒反式脂肪食物。

糖尿病:糖尿病會增加中風風險,遵從醫囑規律檢查與用藥。

心律不整:9%的腦中風與心律不整(如:心房纖維顫動) 或其它心臟疾病有關,應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或治療。

肥胖:約5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有肥胖的問題,建議BMI維持在18 ~ 24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四大生活習慣;務必要改善

不運動:超過3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規律運動習慣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不健康飲食:約4分之一的中風患者未攝取均衡飲飲食,尤其是缺乏蔬果等纖維質,建議每天應攝取5種以上的蔬果。

吸菸:超過10分之一的腦中風患者與吸菸有關,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

飲酒: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個中風患者有飲酒過量的問題,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330c.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則不宜超過2杯。

冬天即將來臨,又到了中風的高風險期,除了評量自己罹病風險,國健署提醒大家,定期測量血壓;有任何醫療疑問一定要徵詢醫護人員意見,在日常生活上應採取更積極健康管理行動:控制三高、戒菸酒、控制體重與BMI、規律運動、飲食均衡(掌握三少二多原則:即少調味品、低油脂、少加工食品、多蔬果、多高纖)等。

 

加入 @setn 好友 #寒冬保健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