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滲便...每天如廁逾7小時 無肛症讓15歲童好苦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15歲的男童有先天性無肛症,無法順利排便,但出生至今都沒有接受治療,以至於每天最恐懼的事是害怕不小心就滲便,所以一有便意就找廁所,與廁所為伍的時間超過7小時,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連學習都無法專心。醫師表示,無肛症積極接受治療,患者還是可以跟一般小孩一樣正常生活,幫助他們正常成長。

▲雙和醫院小兒外科醫師魏晉弘說,無肛症源於胚胎發育不完全,國內發生率約四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且性別比例相同。(圖/記者楊晴雯攝)

雙和醫院小兒外科醫師魏晉弘表示,無肛症源於胚胎發育不完全,大部分的患者一出生就能夠被發現罹患此疾,國內發生率約四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且性別比例相同。

魏晉弘指出,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統稱為直腸肛門異常,一般指的是肛門開口是在不正常的位置,或是沒有開口,在排便上會受到限制,均需手術重建。在臨床經驗上,該院發現有無肛症的小朋友超過四分之一有脊髓異常,部份小朋友膀胱功能不全卻被忽略,而引起腎功受損,甚至有不到10歲的病童面臨腎病二期的困境。

目前國際醫療學會上使用的是2005年新的分類方式,以低位/直腸會陰瘻管、無瘻管、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直腸膀胱頸瘻管、直腸前庭瘻管、泄殖腔異常,去區分無肛症的病症,並給予相對應的手術方式。

魏晉弘說,大部分的手術僅需一道在屁股中線的切口,以低位/直腸會陰瘻管僅為例,可直接進行重建手術而不需要做造瘻口,而無瘻管、泄殖腔異常、直腸膀胱頸瘻管、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需三階段手術治療,在某些適當情況下,可以腹腔鏡施行一次性手術治療。

接受無肛症手術後,魏晉弘說,有一部分病童可完全自主控制排便,另一部分則是完全無法控制,臨床上發現大部份的病童介於兩者之間,需要適時的醫療介入與照護,目前術後可自主排便比例,直腸會陰部瘻管部/低位為99%、直腸尿道球狀部瘻管85%、直腸尿道前列腺部瘻管50%,而最高位的直腸膀胱瘻管僅10%。無肛症的病童沒有太多的飲食限制,但便祕是最大的敵人,出生後有75%會發生便秘的困擾,因此腸道管理變得很重要。

魏晉弘提到,無肛症也代表整個骨盆發育不完全,因此還連帶影響多個不同的器官,如泌尿系統、心臟血管、脊髓、消化系統等,在術後照護家長關心的不只是排便功能,還有膀胱排尿功能、生殖功能等。

魏晉弘說,無肛症積極接受治療,也能有機會和一般小孩一樣生活,學習不受阻礙,他鼓勵家長應讓孩子積極接受治療,此疾需要長期的照顧,排便的順利程度將影響生活品質、學習專注度等,膀胱與腎臟是影響小孩能活到幾歲的關鍵,若越早發現病童生殖系統的異常,讓小孩有機會接受重建,成年後也能孕育下一代。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客訴之精彩完整版重現】溫朗東爆徐巧芯大姑劉向捷遇渣男變詐騙犯!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