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警官尋短 專家:助人工作者常隱藏痛苦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大年初四驚傳年輕警官,無財務問、也沒有感情問題的不明原因自殺,無從預防讓人錯愕。專家表示,從選擇性緘默觀點來理解,以上吊表達無法說出口也無法尋求外界協助的心理痛苦,似乎可連結到優秀警官自我要求過高、或某種工作出了狀況壓力而萌生短念。

焦慮,沮喪,哭泣,難過,憂鬱,傷心,頭痛,壓力(圖/記者馮珮汶攝)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馮珮汶攝)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表示,「選擇性緘默症」過去常見內向孩子被長期霸凌欺侮也不敢說的案例,通常要等到紙包不住火而爆出自傷傷人等驚人行動時才會被注意到;在網路發達現今世代裡,選擇性緘默症候逐漸蔓延到欠缺處理人際難題的宅男宅女和不太被允許揭露自己脆弱面的警察等專業助人者身上,造成心理困擾甚至心理疾病與自殺意念。

李玉嬋說,以諮商心理師專業角度分析這件憾事,警官和醫護人員這些高壓高標專業助人工作者,處理自己內心壓力與憂鬱痛苦時往往選擇性緘默,隱藏自己內在的不平、痛苦、難過似乎是專業助人者該有的表現與工作倫理,容易把自己內心壓抑束縛成壓力鍋,不知哪天會被引爆出來。

李玉嬋分析,警官和醫護人員一樣,都是高壓高標專業助人工作者,身處在容易「被剝奪悲傷權力」的職場環境下,非常需要特定的情緒紓壓教育;因此呼籲除了應強化教育警官和醫護人員等助人工作者學習足以紓解自己內心壓力與憂鬱痛苦的方法,以便因應選擇緘默不談內心困難壓力的警察職場文化時,能夠自助強壯內心韌性;同時也要教育他們也被容許在脆弱困難時可以尋求安全的諮商心理師,提供保密的心理諮商資源,協助透過會談紓解深藏心頭的壓力。

李玉嬋提醒,一旦警察同仁出現雖願意配合不需要出聲的工作、卻常面無表情看不出情緒、很少以口語表達自己的需求、甚至常讓人誤會是啞巴到妨礙工作或人際關係時,就需留意關心這位員警是否已經儲備足夠紓壓養心逆轉心情的良方和人際支持互助資源,及早轉介與諮商心理師安全保密地傾吐為快,讓專業緘默也能有機會找到出口。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 反霸凌專線:0800-200-885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