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的條件 音感關鍵部位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UZIK

在樂壇,我們有時會聽到某某天才擁有「絕對音感」,他們聽音時不用依靠參考音輔助,就能直接正確指出音高。瑞士蘇黎士大學近來的研究,從神經認知科學的角度,對這種天份進行了一番新的探索,其發現對理論與實務都十分重要。

相傳莫札特、巴赫、貝多芬這些大音樂家都有與生俱來的絕對音感,而這是大部份人(99%以上的人)沒有的能力,在專業音樂家中,大約也只有20%擁有這份天賦,一般認為這種能力便是所謂「音樂天份」的關鍵要素之一。

蘇黎士大學神經心理學系Lutz Jäncke教授領導的團隊數年來已為此進行了一連串研究,據「絕對音準」相關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Stefan Elmer表示,他們的研究顯示,腦中的聽覺皮層、額葉兩部份,與絕對音感關連甚密,研究所得也為以往兩種互相衝突的理論找到出路。

所謂兩種彼此衝突的理論,第一種推測絕對音感者在處理聲音的過程中,很早就能將音符分類,也可理解為,他們處理音高就像處理話語一樣,能清楚的將聽到的聲音分門別類,從而系統性的認知音調高低。該理論認為,音調在絕對音感者腦中,已經過第一與第二聽覺皮層的處理。

另一種理論則認為絕對音感者辨別音高時,是將音符與記憶連繫起來,所以這樣的人應該很擅於將儲藏在潛意識中的音調提取到一般記憶中。這些潛意識中的音調是先儲存在背側額葉皮層的上額葉中,Jäncke解釋道:「兩種理論對處理聲音的過程及腦部相關位置抱持完全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有實證的支持。」

而在蘇黎士大學的研究中,Stefan Elmer已經可以藉腦電圖展示左側聽覺皮層與左背側額葉皮層在靜態中的顯著關係:據觀察,擁有絕對音感者的聽覺皮層與背側額葉皮層是同步的,意即兩者很可能有功能性的關連。這進一步顯示,他們腦中控制聲音早期接收的聽覺皮層與控制後期記憶功能的背側額葉皮層即使在未進行任務時,也早已緊密結合,這種結合使得絕對音感者腦中這兩個負責「接收」與「記憶」聲音的區塊能夠高效率的交換資訊。

Jäncke表示,這些觀察所得指出,聽覺接收不只依靠聽覺皮層的整合,還特別需要與腦中處理記憶的部份結合起來。也期待這些新發現能有助於發展協助聽障者與高齡聽力衰退者更有效的訓練方式。

研究:
Stefan Elmer, Lars Rogenmoser, Jürg Kühnis und Lutz Jäncke.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perceptual and 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absolute pitch.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6. Januar, 2015. doi: 10.1523/JNEUROSCI.3009-14.2015

新聞來源:mediadesk

延伸閱讀:MUZIK閱聽古典樂

看更多:MUZIK SHOP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時隔316天赴議會備詢 侯友宜施政報告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