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案關鍵一票!詹順貴告白:沒關係,我就做壞人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商業周刊/採訪:管婺媛、田習如、黃靖萱;整理:管婺媛

這裡的布置仍像是個社運分子的辦公場。不鏽鋼水瓶上貼著318學運後流行起來的「暴民」貼紙,牆上掛著美麗灣開發案的現場照片,反霧霾遊行的標語毛巾鋪在小茶几上……反而是刻著「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的木製名牌,被他藏在桌子下的縫隙角落中。

兩年前,環保界歡天喜地將他送入行政院。如今,他卻碰上職涯最大逆境:昔 日民間戰友痛批他「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但執政團隊卻也傳話勸他,別老是「炮口向內」、嗆聲政府同僚。

讓他顯得裡外不是人的,是停工8年的深澳燃煤電廠興建案,因為他3月中主持環保署審查會議時,投下了關鍵的「通過」一票,讓這個具空污爭議的案子闖過了最難纏的一關。事後,詹順貴一面痛罵經濟部未把台灣能源規畫路徑說清楚,一面又強調他反對所有燃煤電廠,但這次深澳案,他於法只能通過。

這些看似矛盾的言行讓他成為眾矢之的。律師、環保鬥士、副署長,3個身分也看似讓他陷入衝突矛盾。他上電台受訪、赴立院受質詢,卻難以挽回許多人的既定印象。

他自嘲,有些朋友已「形同陌路」,但他得省點力,因為接下來還有《空污法》、《環評法》的修正案等著他繼續打仗。這2個企圖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平衡的體制改革,是他自言願意出任副署長的「誘因」。

▲詹順貴被批變節,無奈表示依法行事;但談到大財團環評案,又如以往罵不停。(圖/商業周刊/郭涵羚攝影)

他被批靈肉分離……

「理念,不該凌駕法律」

《商業周刊》專訪這位被媒體形容為「靈肉分離」的政務官,一探他如何在矛盾中自處。10多年前頭繫「環評已死」布條的「社運分子詹順貴」,在這場訪談中與「副署長詹順貴」不斷切換。以下為訪談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在深澳電廠案前後的言行,看起來很矛盾?

詹順貴答(以下簡稱答):我承認我主持會議的經驗顯然不夠。有人說為何我不棄權?但棄權真的是負責任嗎?我事後反省,比較負責的做法應是在投票之前就喊停,延到下一次好好再重新討論。

我投票,是基於我對環評法了解,如果只有這兩個選項(指「修正後通過」及「變更部分重辦環評」),非投不可,我只能投修正後通過。不論我喜好與理念如何,理念不該凌駕法律。(若理念)被法律約束、框架時,我就應該把框架打開,推動(環評法)修法。

問:有人說你靈肉分離?

答:那…我都沒意見啦!我還是在實踐我的理念,只是實踐的路徑不見得符合每個人的需要。大家有責難對著我都沒問題,但可怕的是有人四處扣帽子,有媒體或學者替我們說話,就說被環保署餵資料。社會現在很難對話,這是台灣轉型正義最須克服的。

他炮打經濟部……

「內部講不聽,就公開講」

問:講到對話,但你對外大罵經濟部,在行政院內部沒有充分對話嗎?

答:很多議題屬於能源政策,我們在內部一直有請經濟部說明清楚。因為這涉及空污、減碳,但內部講他們不聽,沒關係,我就做壞人,公開講,這樣外界才會注意。

我在(這次)環評會議做附帶決議,要求他們說明,雖然沒有絕對拘束力,但我要正式發函通知,環評才會生效(意指可拖延生效時間,逼經濟部回應)。

問:經濟部若講清楚,會改變你對這案子的決定嗎?

答:講清楚是讓外界釋疑,或許爭議小一點,但跟案子過不過沒有相關。講清楚,會讓人民有機會檢視,這個開發案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的定位是什麼?現在是連檢視機會都沒有,所以有更大的問號。

環評通過不是終結,而是程序的開始,因為後面還有很多如水土保持、開發許可等程序,這麼長的路,政府都可以從政治效應或是2025年的能源路徑去檢視。

(經濟部)講清楚,有必要性,就繼續蓋;沒有必要性,就不要,但這都不是環保署這次審查可決定的,要回到經濟部或行政院來決定。

問:你上任快兩年,體會在野到在朝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答:當政務官,我可取得較完整資訊,了解更多參考因素。以前在民間,我可把理念放在最前頭,問題要政府自己去解決,但我現在是有公權力的人。尤其我學法律的,有人覺得我在深澳電廠上是法匠,講依法行政人民都很討厭,但我還是要說,享有公權力,在法律前面必須謙卑。

我是從社運走出來的,想打破威權體制,現在我就時時提醒自己,不能讓威權復辟,要節制謹慎使用自己的公權力。

他不符環團期待……

「我不是為了環團入閣」

問:當初環團歡天喜地送你進來,現在期待落差這麼大,你怎麼溝通?

答:這跟期待聖人出現的意思一樣,我在這裡,他們以後就不用上街頭抗議嗎?不應該啦!不可能只靠我一個人。

一些團體從環評修法就開始對我有質疑,這次很多人可能就形同陌路了,但還有一些願意相信與觀察我的,我會保持對話。最重要的,我是為了台灣土地進入內閣,不是為了環團,大家應該是一起努力⋯⋯,如果真的不行,我還是繼續往前走。

問:你因為這次事件形象受傷慘重,還有能量推動接下來的《空污法》嗎?

詹:不會啦,要打(仗)時,我的能量會重新回來的(笑)。這也是我進來最重要的事之一。

他看經濟與環保的平衡

科技會改變,非處處要環評

問:你剛上任時說要尋求環保與發展的平衡,有找到嗎?

答:找出平衡點,但被環團罵翻了啊(笑)。像是修訂環評認定標準,有加嚴跟放寬的項目,加嚴的環團沒意見,但放寬的,環團就罵,所以弄了一年多,變得好像一無是處。

我是務實去看,時代科技會改變,想像一下,在信義計畫區內蓋4、50層樓的高樓,需要環評嗎?它沒有生態問題,污水也是接管下水道,交通阻塞有都市計畫管理,環評不需要。

問:經濟跟環境可兼顧嗎?

答:不是有沒有辦法,而是一定要。經濟發展目的是讓人民過得好,有好的生活品質。這跟環境保護訴求沒有太大差別。當目標一致時就可對話,但這對環團不容易,對企業更難,很多企業沒有社會責任。

問:你這麼討厭財團,能夠跟他們對話嗎?

答:就事論事,當然是要努力去說服他們,像是台積電等公司都願意負責任。台塑我們就很難對話,它們都覺得政府對不起它,沒有讓它予取予求就是對不起它們。

問:人民覺得政府一直在騙我們,說非核家園,但遇到缺電又重啟核二、要燃煤電廠……。

答:說騙人,不至於,因為非核家園時間是2025(年),但她(指蔡英文)確實要讓人民有信心。這也是執政的兩難,企業聲音也很大,蔡總統不可以讓企業找不到水、電、土地,再加上之前和平電廠跳電、大潭電廠出紕漏,會讓整個執政團隊評估重啟核二。現在……,反正缺電要罵、重啟核電也要罵,讓你動彈不得最好。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585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