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型男夜半手抖到驚醒 竟是這病搞鬼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董先生在22歲時確診罹患第一型糖尿病,貪嘴的他在飲食上無法確實節制,總忍不住吃鹹酥雞、關東煮等食物,雖然知道吃多、就得注射更多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但劑量無法抓準,導致血糖控制不穩,自從裝了智慧化胰島素幫蒲後,血糖才得以穩定。

焦慮,沮喪,哭泣,難過,憂鬱,傷心,頭痛,壓力(圖/記者馮珮汶攝)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楊晴雯攝)

現年24歲的董先生表示,2年前檢查出得了第一型糖尿病後,喜歡美食的他還是不忌口,每周都要吃鹹酥雞、水餃、關東煮等美食,加上無法精準計算胰島素注射劑量,使得糖化血色素一直離理想值有一段距離,每個月發生1至2次低血糖,尤其在半夜更易發生,引發的手抖及心慌慌等不適感令其感到困擾。所幸,1個月前裝上智慧化胰島素幫浦,只要知道吃進幾克碳水化合物後,輸入該機器中,此裝置就能幫他計算需要施打的胰島素劑量,同時減少每個月得打約120針的次數,配戴至今,低血糖及高血糖狀況皆控制得較以往穩定。

三軍總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說,智慧化胰島素幫蒲的治療目的並非是要讓糖友的糖化血色素達到7以下,而是協助病人穩定血糖。

▲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董先生在智慧化胰島素幫浦的治療下,血糖恢復穩定(圖/記者楊晴雯攝)

三軍總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說,智慧化胰島素幫蒲的治療目的並非是要讓糖友的糖化血色素達到7以下,而是協助病人穩定血糖。

替該患者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智軒表示,胰島素的需求量,因日夜而有不同,像是日間活動量大,胰島素分泌較敏感,低血糖的風險就會增加;而夜間活動量低,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所以須給予病友劑量較多的胰島素,傳統針劑給予胰島素的方法較難突破這些問題。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下,他特別提到,糖尿病患者一生至少會有一次發生低血糖危機,尤其在半夜不會吃東西,更容易發生低血糖,且睡著後,若發生低血糖出現手抖、冒冷汗等情形不易察覺,血糖低會活化交感神經,造成血壓高、心律不整,會有猝死風險。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15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且罹病人數逐年增加。第1型糖尿病患因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而需要注射皮下胰島素。胰島素的皮下注射方式可分為連續性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幫浦)、一天多針胰島素皮下注射、一天兩針或三針胰島素皮下注射等。

劉智軒說明,智慧化胰島素幫蒲的優點,除了劑量精準方便調整,人工智慧功能可以幫助患者事先預設多種提醒,如高、低血糖事件發生前提醒、血糖測試提醒及多種特殊施打方式設定,可說是為每個病人量身訂做屬於自己的胰島素施打模式,這對於長期需要施打胰島素的病友來說,確實是莫大的福音。此外,也能降低糖友對針頭注射的恐懼。

傳統施打胰島素的注射針劑最小單位是0.5為一單位,而最新連續動態智能胰島素幫浦最小單位可以到0.025單位。因為小病友對胰島素的需求較為精密,使用胰島素幫浦可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劉智軒指出,研究發現,胰島素幫浦的施打總劑量,比傳統施打針劑來得低(大致上可減少25%),同時也讓患者的血糖更為穩定,降低了低血糖而導致昏迷的風險。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智軒說,血糖低會活化交感神經,造成血壓高、心律不整,會有猝死風險。(圖/記者楊晴雯攝)

▲三軍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智軒說,血糖低會活化交感神經,造成血壓高、心律不整,會有猝死風險。(圖/記者楊晴雯攝)

三總使用此種連續動態智能胰島素幫浦的病友已有6位,劉智軒說,不過此儀器尚未納健保給付,自費金額約為25萬元,每個月包含軟針更換、輸液帶等耗材費用約8000至9000多元。三軍總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說,智慧化胰島素幫蒲的治療目的並非是要讓糖友的糖化血色素達到7以下,而是協助病人穩定血糖。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