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9成銀髮族陷「行動障礙症候群」暴風圈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現年68歲的吳女士,2年前開始有行動不便的困擾,時常感到雙腳無力、步伐緩慢,手也提不起重物,不敢外出遠門旅遊,有次參與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舉辦的篩檢活動,確診為「行動障礙症候群」,才知道自己與骨折、失能不遠了。

▲(圖非新聞當事人/攝影者Pedro Ribeiro Simões,flikr CC License)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與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的最新調查發現,台灣長者有9成為「行動障礙症候群」的高危險群,男性患病風險為89.8%;女性更高達91.5%,此驚人的數據也顯示出台灣年長者骨質疏鬆、肌少症、關節退化的健康問題日趨嚴重。

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暨情人湖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萍表示,「行動障礙症候群」其發生原因與老化、骨質密度與肌肉質量下降有關;除了國人所熟知的骨質疏鬆症之外,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握力不足、跌倒與肥胖,也都屬於行動障礙症候群。

台灣於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更顯示台灣中老年的失能預防與長期照護的重要。陳芳萍進一步指出,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活得愈久所面臨的危機,竟是「失能」而帶給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如此現況,不僅增加健康照護成本,也增加其他共病死亡的機會。

「即使骨質好,如果肌力不足,一樣可能因為骨折而失能。」陳芳萍強調,為有效降低國人失能風險,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依據「行動障礙症候群」致殘的危險因子,量身打造一組運動操,設計宗旨在協助民眾於任何情況下進行訓練,隨時隨地增強自身骨頭、肌肉與關節的健康,進而改善肌耐力、握力與平衡感,並刺激骨質增生,避免跌倒骨折的發生,降低的失能風險,提高生活品質。

吳女士在遵照醫師與體育教練的指示,進行半年的運動訓練後,其肌肉質量、行走速度、握力與體重都有明顯進步,對照以前只有10分鐘的行走能力,現在已經可以與家人朋友一起爬山健行,身體機能更大幅提升。

除了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高雄長庚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也提醒,均衡飲食與優質蛋白質的攝取,才能免於陷入「行動障礙症候群」的暴風圈。

陳榮福指出,北歐國家推動年長者肌耐力運動體能訓練已行之多年,不僅強化年長者自主生活的能力,也成功預防年長者失能的狀況,其中,與台灣同為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的芬蘭,更有高達9成以上75歲的高齡者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這項做法值得台灣借鏡與參考。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