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社會掀「台勢力」!留台生養豬有錢景 成最大個體戶

記者汪倩如、劉伯奇/採訪報導

亞洲留台的國家以東協國家為主,包括印度、緬甸、馬來西亞、泰國等,這些人曾在台灣讀書、生活,對台灣熟悉,回到母國就業進入各行各業,拉近台灣與當地關係,也是南向政策中人才交流的重要指標。緬甸的留台生更是如此,許多緬甸華人家裡本就是做生意的,手頭有資金,也有生意頭腦,這些留台生曾到台灣讀書,學習技術知識也開放了眼界,回到家鄉能大展身手,但別看他們風光,過去在鎖國背景下,他們要到台讀書,都經歷了生離死別。

▲閻龍芳是緬甸當地前3大的豬隻供應商。

農場負責人閻龍芳:「我們剛做的時候,那時候豬價是很低的,然後就是持續了好多年,到2008年之前的話幾乎都不賺錢。」

42歲的閻龍芳1998年曾到屏科大讀畜牧,在南投竹山農戶實習,目前他可是緬甸前3大豬隻供應商,僅次於國營農場和泰國的卜蜂集團,是緬甸最大的養豬個體戶。

農場負責人閻龍芳:「畢業後老師就會問你,你想要選哪一個做實習?豬、雞、牛、羊都有,那我們就選了豬,那時候我在仰光待過,因為我的有幾個朋友他們是在養雞的,我就想說沒有養豬的,那我就來養豬吧。」

記者:「以前你甚至就是賣豬,就是因為豬價不好,你們還要去市場賣?」

農場負責人閻龍芳:「對,就菜市場裡面賣了3年,每天就是宰2頭去市場裡面,早上就是賣到9點,差不多了就收攤回家。」

當時家家戶戶都有豬,養在自家後院,吃剩菜養肥了就宰,不流行規模化、標準化,豬肉價低,閻龍芳撐了8年。

▲緬甸日前爆發藍耳病,不少養殖豬戶都受到波及。

農場負責人閻龍芳:「2011年,那一年全緬甸爆發藍耳病,那時候就是傳統養殖的豬戶少了很多很多,應該死了百分之30左右,所以有了這個機會,危機也是轉機。」

豬價成長讓閻龍芳觸底反彈,即便到現在大規模專業養殖還是只佔了市場的百分之10到15,未來前景看好。

農場負責人閻龍芳:「我們這個廠的話,我們就計畫養到1200頭母豬,然後再去發展另外一個廠。因為我們之前沒有電,所以想辦法怎麼給它生產電,因為念書的時候看過,有這個發電機,就是沒在實用而已,所以就把它複製過來。」

▲閻龍芳自成循環經濟體,運用沼氣生電,再透過沼氣池的水去種樹。

台灣鼓勵養豬場沼氣發電,但因為農地面積有限,沼氣生電成本高,所以不多見,但在缺電的緬甸,閻龍芳這套知識變為優勢。

▲閻龍芳說,這些樹木以後可以當成木材賣掉。

農場負責人閻龍芳:「先做故意分離一次,固體的話就分離在這裡,液體的話就進去那沼氣池裡面,然後沼氣的話我們再拿來發電,經過沼氣池的水,我們又再拿去種樹,像那邊那些,那個水種那個樹,以後當木材賣。」

廢物變能源,自成一個循環經濟體,知識和技術的力量助緬甸留台生走在時代前端。(整理:實習編輯王曉琦)

三立iNEWS 加入 @setn 好友

【立院榮譽顧問EP6】黃國昌跟侯友宜哥倆好?國民黨支持度一直跌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