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大教授葉丙成在臉書上PO文探討台灣「資優生症候群」的狀況,他指出,台灣的資優生總需要有個「權威人士」給出指令、正確答案,才敢去做。他提到,自己曾經也是如此,更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才「排毒」成功。
▲葉丙成教授表示,自己也曾什麼事都要一直問教授、學長,什麼才是對的、該怎麼做,才敢做。(圖/翻攝自葉丙成臉書)
葉丙成教授在文中提到,他朋友去某個資優班授課,發現這些資優生只會一直問老師「什麼才是對的、該怎麼做才對」。友人很擔憂這些學生「很怕錯、很怕失敗,什麼都要人家幫他們確定才敢做、才肯做」。
對此,葉丙成教授表示,自己看了也很感慨,並回憶其實自己過去也是這樣的「資優生」,高中、大學、碩班、甚至到美國念博士的第二年都還這樣。「什麼事都要一直問教授、一直問學長,什麼才是對的、該怎麼做。總是要一個『權威人士』告訴我要怎麼做我才敢做。」
▲圖為示意圖。葉丙成友人分享,台灣資優生很怕錯、很怕失敗,什麼都要人家幫他們確定才敢做、才肯做。(圖/記者簡若羽攝影)
直到博二的某一天,葉教授被一個韓國學長狠狠地打臉。他表示,那天韓國學長完全不留餘地說「Ping-Cheng,你什麼事情都要問人你才敢做、才肯做,你根本沒資格念博士!」
葉教授回憶,當下的他感到,極度地難堪、無地自容、羞愧到了極點。不過直到那時候,他才真的開始正視試他的「資優生症候群」,並且非常辛苦地強迫自己改變思維,總共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才完成「排毒」。
最後,葉教授表示,「感謝那一天,我被一個韓國人狠狠地打醒。雖然很羞辱,但我終於找回了自己」。
▲葉丙成將台灣資優生總是再等標準答案的狀態稱為「資優生症候群」。(圖/資料照)
這則文章引來很許多網友留言、分享,許多網友心有戚戚焉的表示,「『怕犯錯』的心態會讓我們錯過很多美妙風景。這個症候群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太在意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反而不知道自己怎麼評價自己。」
也有網友感慨,「我發現不少學生習慣任何事情背後都有個『標準答案』,並且很怕沒抓到那個『標準答案』,以致於一直無法做比較開放性的、有創造性的工作。」還有網友說,「不只資優生,很多家長把孩子養到沒有思考能力,也不敢思考,然後說你看你沒有我指導就『不行』,但什麼叫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