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老闆麻煩炒飯不要加味精!」很多人外食時,常會特別提醒老闆不要加味精。味精對身體不好是國人普遍的認知,然而這究竟是正確觀念還是以訛傳訛?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的在他的個人頻道「長化短說」,特別「還味精清白」。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的在他的個人頻道「長化短說」,特別「還味精清白」。(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謝玠揚博士,一開始逗趣的說,其實民眾一聽到跟化學有關的一切,就會開始害怕。他舉例:湯不夠鹹加點「氯化鈉」?也就是「鹽巴」;天氣喝熱,來喝點「一氧化二氫」?放心!這不是農藥,是「水」。
味精的由來,謝博士解釋,21世紀初,日本有位池田菊苗教授,他是一名化學家也是東京大學的教授,他發現日本人很喜歡用柴魚、昆布熬高湯,可以讓湯有「鮮味」。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1908年他發現,湯會有「鮮味」是源自於一種「胺基酸」稱無「麩胺酸」,麩胺酸是20種基本胺基酸之一,意思是人體都是由這20種胺基酸所組成。而且池田菊苗教授發現,麩胺酸本身溶解度不大好,於是他想出把麩胺酸做成「鈉鹽」的形式,這就是「麩胺酸鈉」的由來。味精並沒有奇怪的製作過程,就像釀酒、釀醋、釀醬油一樣。
▲日常生活中除了味精外,鈉最大的來源是「食鹽」、「人工甘味」。(圖/翻攝自Pixabay)
但為什麼人們吃完味精會口渴呢?謝玠揚解釋,重點不在味精,是在「鈉」令人覺得口渴。當人體攝取太多鈉離子,根據衛福部建議,一般人一天的鈉攝取量,上限是2400毫克。其實日常生活中除了味精外,鈉最大的來源是「食鹽」、「人工甘味」,這些成分都會以鈉鹽的方式存在,因為最容易溶解,而且對人體危害最小。
▲味精的半數致死量是825克,一口氣吃825克味精,就有一半的機會死亡。(圖/翻攝自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不過判斷一個東西是否有毒,不是看東西本身,而是看「劑量」,有一個毒理學概念稱為「LD50」,也就是「半數致死量」的意思,謝玠揚舉例:吃了某個東西,有一半的人會死,有一半的人不會死。不過味精的半數致死量是825克,因此,若體重50公斤的人一口氣吃825克味精,就有一半的機會死亡。
但謝博士提醒,有兩個關鍵,首先,必須要「一口氣」吃下825克味精,再者,其實「食鹽」的半數致死量,比味精少很多,民眾應該先擔心食鹽吧。但都不用過度擔心,因為每個人一整天,不太可能一口氣吃下這麼多鹽巴或味精。
▲其實「食鹽」的半數致死量,比味精少很多。(圖/翻攝自謝玠揚的長化短說)
至於高纖味精會比一般味精健康?其實兩者原理都一樣,因此,若是為了做出好吃的食物而拚命加味精,根本重點放錯,應該認真提升廚藝才是關鍵。(記者:許書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