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台灣需要的總統, 不再是藍營自豪的「兩岸優勢」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周玉蔻(美麗島電子報)

九合一選舉的後續效應,還在擴散當中。這股氛圍,將主導2016年1月16日的總統、立委大選的結果,更左右了有志參選者的抱負理念及客觀條件相對比較下,競爭力的消長起落。

從這個角度看,放棄16年總統大戰的朱立倫,昨天拋出的話題:「不是誰想選總統,而是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總統」,別具意義。

朱立倫是感受到了台灣選民,歷經太陽花學運洗禮,與柯文哲現象衝擊,迥異於2008年和2012年的民情、民意,才說出了開啟國人不同視野的見解嗎?

以往,中央領導人兩岸政策主張,決定了兩岸和平红利雙贏信仰者,也就是經濟選民的投票取向;如今,貧富懸殊加大、分配不正義和年輕人前途迷茫等問題,方是基層民眾關注的主流。

換句話說,在總統大選的激烈競逐一賽中,藍營向來信心十足、引以為傲的「兩岸優勢」吸票魅力,不再一枝獨秀,這恐怕正是朱立倫大哉問的核心。

再換個角度,馬英九打兩岸牌,從人氣王變過街老鼠的現實教訓,和朱立倫確定不參選2016總統大選的當下,國民黨的候選人懸而不決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今天「蔻蔻早餐—萍心而論」主講人蔡詩萍,點出了當局者迷的國民黨沒有看出的盲點。

王建煊日前建議國民黨提議郭台銘參選總統,這個選擇其實是個雙面刃。郭台銘代表了過去藍營所標榜的經濟優勢與價值觀;去年大選後,紅頂商人的友好身分,卻形成國民黨的負面壓力。如果只是考慮候選人之間的配對,肯定失之偏頗短視,不如從朱立倫指出的方向,思考推出怎樣的候選人,才能維持國家主權與全民利益。

民意如流水。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換來的高民調,最後因為他讓和平紅利被少數買辦獨吞,及過度傾中危及國家安全,而從2008年的高峰掉到谷底。反觀蔡英文,則是吸取2012年的敗選經驗,紮根基層,並正面處理國家主權與人民利益,這幾年民調不斷上攀。兩者對比下來不難看出這幾年民心的變化。

當今國民黨與朱立倫的困境,即是要如何挑戰、解決馬英九所留下來的問題。

首先,朱立倫必須要在國共論壇,或是「朱習會」,向對岸傳達國民黨如何維護國家利益與主權,並接受民眾嚴格檢測。朱立倫不選下屆總統,更要試著告訴民眾,接下來的總統候選人應該抓住怎樣的全民利益與國家主權的平衡點。

雖然朱立倫無法將國民黨候選人當作傀儡,但他應該代表黨,鄭重向選民宣告,國民黨會堅守怎樣的原則,代表什麼樣的價值。

國民黨現在的重點,已經不是有沒有人敢跟蔡英文對陣,而是要拿出怎樣的價值與政策跟全民對話。在蔡英文宣示維持現狀之後,過去國民黨所謂的兩岸優勢,已經是兩黨共識,再無分別。因此,未來國民黨要在現有基礎之上,證明自己比馬政府做得還要好,讓有感不再只是說詞,否則,無法翻轉下墜頹勢。

說到重新出發,從去年大選我們可以發現國民黨地方經營不夠,卻又無法甩開地方派系包袱,畢竟黨中央無論怎麼協調,總是會有一方抱怨。

另一方面,國民黨應該跳脫佔據兩岸優勢的傳統思維,回過頭重視台灣內部年輕人的未來、貧富差距的分配正義這些問題。

馬英九模式,已是末路。國民黨人必須自覺;藍營支持者不能不早早認知。這樣看來,朱立倫的一席話,用心深刻,耐人尋味。

即時掌握更多重大新聞,請按讚追蹤【三立新聞】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setnews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