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久了真的變免費,影音平台難解的習題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Andre Yu

娛樂產業受到免費與付費商業模式影響非常巨大,特別是影視產業正為此兩種不同的模式爭論不休,但音樂產業的爭執較影視產業還久 ,近期已經慢慢摸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現在讓我們經由音樂產業看看影音產業面臨的困境吧。

音樂採取免費收聽最知名的公司為Spotify,全球共有6,000萬名用戶,其中1,500萬是免費用戶。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免費用戶僅能於PC上收聽,且聽了約3首歌之後,會出現無法關閉的廣告;收費用戶可於PC及Mobile端完全無廣告的收聽。換言之,若用戶只要在PC上收聽,並願意忍受廣告干擾,那麼,音樂真的是完全免費的。

此種作法受到許多音樂人不滿,尤其Taylor Swift將所有的歌曲從Spotify下架,表示音樂不應該是免費的商品,努力創作的音樂人應該得到合理報酬。據此,Jay Z推出名為Tidal的付費線上音樂服務,標榜所有音樂人都可入股,獲得的報酬也比Spofity多出許多,而Taylor Swift的新專輯也會在該平台上架。

▲圖/擷取自Spotify Twitter

在影音平台方面,大陸的知名影音平台絕大部分提供正版且免費的視頻服務,例如百度投資的愛奇藝購買許多大量台、美、韓的節目,只要用戶願意忍受播放前約40秒的廣告,精美節目無限量看到飽,當然他們也提供付費服務,但僅止於電影類別,目前仍沒有像Tidal需要付費才能收看的影音平台。

贊同免費模式的人,最大的論點為免費極為宣傳的管道,透過更多人認識到該音樂或視頻,便可提升知名度,再透過廣告代言、演唱會、周邊商品等獲利,而且平台業者也有付出版權費。贊同付費模式的人,大多和Taylor Swift持相同的觀點,創作不該是免費的,平台業者付出的版權費不足。

▲圖/擷取自愛奇藝

筆者無意評論此兩類模式的好壞,只想探討一個奇妙的現象,不知道讀者有沒有發現上面3張圖中,有一個地方不一樣呢?就是只有電影才有付費觀賞的選項,電視及綜藝都是完全免費收看,但是電視圈的人,似乎沒有創作需要付費才能收看的聲音出來?筆者推測,或許是平台業者付出的版權費令電視圈十分滿意,只要收到可觀的金錢,平台業者提供免費或付費也許不那麼重要?

經濟學上,有一個「定錨效應」 (Anchoring Effect)的理論,簡單來說,只要價格訂了「錨」之後,消費者會利用此作為參考指標。不知道大家認為的珍珠奶茶一杯的價格是多少錢呢?筆者腦中浮現的是40~50元之間,只要超過就覺得貴,反之則是便宜,或者購買外食時,老闆說免洗餐具要額外付錢,又有什麼想法呢?因此,節目在影音平台上一直以來都是免費收看的時候,消費者的腦中會自動形成「網路上的節目都是免費的」,當要開始收費的時候,消費者會覺得「免費的東西幹嘛付錢。」若要推行付費觀賞,則需要經過一段重新教育消費者漫長又痛苦的過程。

因此,如果再不改變此種現況,等到要收費時便會十分艱辛,以筆者訪談過的民眾中,無論性別、學生或上班族,都覺得只要付費就不願意收看,理由是免費的這麼多,為什麼要付費呢?再加上免費的不是盜版,且連線速度快、畫質好,想不到要付費的理由。除非內容業者花費巨資製作精美且獨家播映的節目,但台灣業者中,又有誰願意做此種嘗試呢?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