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衛福部的亡羊補牢還能騙到多少傻子?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Patty Chou

近日閱讀了陳畊仲醫師一文《奪走兒童(未來)的,不是吹笛手,而是村長!》中的德國吹笛人童話,覺得故事相當有趣,於是google了一番。 

吹笛人童話是這樣的,很久以前,德國一個叫梅林(Hameln)的小鎮,飽受鼠患之苦,有一天,一個來歷神秘的吹笛人,向鎮上的長老們毛遂自薦,說自己有辦法解決老鼠猖獗的問題,但只要自己照約定把肆虐小鎮的老鼠全部趕走,就要拿到小鎮答應要給的賞金。 

圖/攝影者Tim RT, Flickr CC License

雙方達成共識後,吹笛人按照約定,拿起笛子邊吹邊走,小鎮路上亂竄、躲起來的老鼠,全部神奇地跟著吹笛人的笛聲與腳步,一路走向河邊,吹笛人涉水前進,水雖不深,但卻足以將老鼠們淹沒,就這樣,吹笛人解決了小鎮居民的困擾。這個故事原本應該有個快樂的結局,但就在長老們反悔不給錢的那一刻起,故事由喜轉悲。隔天早晨,吹笛人一怒之下,便用笛聲拐走了鎮上所有的小孩,從此再也沒有出現。 

PTT上有篇文章形容這個故事是「黑道火拼,白道不想付錢」,然而,所謂的「黑道」是哪兒來的? Hameln這個小鎮真實存在,至今依舊是德國境內一個重要的管觀景點,根據當地歷史的記載,13世紀時,確實有130個兒童離奇消失,但歷史與童話不同的是,前者主角是捕鼠人,後者是吹笛手,原因是老鼠被中古世紀視為邪惡與惡靈的象徵,而吹笛手的身分,在當時類似道士、驅魔者,童話中,吹笛手靠著被視為撒旦聲音的笛聲,以毒攻毒,消滅老鼠。 

看完這個故事,再把視角拉回台灣的醫界現況,懂的人不禁噗哧一笑,前者與德國童話不同之處,在於台灣醫界的狀況是:白道火拼,白道不想付錢,第一個白道指的是基層第一線醫療從業人員,第二個白道指得是衛福部等相關主管機關。 

不管是陳畊仲醫師在文中提到的,「醫院不計成本,耗盡自費醫材;醫護犧牲休假,無眠無日的照料病患;讓超過兩百位的重症病患,迄今僅有12位過世,超過一百位重症病患康復出院」,衛福部當初說好,要給八仙塵爆救治團隊的辛勞獎勵津貼,或是健保的匿名核刪機制、DRG(註)等,不禁讓我覺得,白道火拼,當初信誓旦旦給了承諾的白道,就像愛情一樣,完事後,不講道義,褲子穿上拍拍屁股就走,跟不講道義的黑道有何不同? 

沒有誠信、不講道義,一味拿著窮裹糖衣、內餡卻一捏就陷的甜頭,吸引畢業的醫學院學子踏入五大科,為台灣醫界犧牲奉獻,這種亡羊補牢的行為,還能騙多久,還有多少傻子甘願被騙?

註: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s)是一種新的健保支付制度。DRG上路後,同一種疾病,不管個案差異及其醫療行為的風險高低,也不論醫院採用何種醫療方式、藥物、病人的住院天數,健保一律給付同一種價格,以減少健保的虧損。醫院若接下高風險的個案,其中的價差虧損,將轉嫁到行使醫療行為的醫師,久而久之,醫院會避免或拒絕複雜的病人,醫師也會不敢接重病或複雜的病患,如此一來,高風險的病例將成為醫療人球,得不到應有的醫療照護。 

文章連結:http://medical.1111.com.tw/news.asp?gid=10&autono=48161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