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尼姑」 釋昭慧:歧視的名稱宛如烙印的牲畜

0225釋昭慧上三立《54新觀點》接受採訪

記者王呈嘉/綜合報導

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釋昭慧因力挺慈濟內湖開發案,連日與許多名人引發口水戰,新生代主持人陳沂率先在臉書上開砲,一開始就直接罵「妖尼姑!」而「宅神」朱學恒也在臉書痛批「我活了一輩子,沒看過敢當眾說謊的尼姑」。「尼姑」一詞充斥在各大新聞,但「尼姑」是否為貶低歧視的意思?對此,釋昭慧曾撰文表示,媒體與廣大民眾,對女性出家修道人動輒稱為「尼姑」,其實隱藏著歧視特殊族群的意味。

俗稱的「尼姑」究竟有無歧視意涵?釋昭慧曾在《弘誓雙月刊第63期》撰文「歧視的名稱宛如烙印的牲畜—反對使用「尼姑」稱謂」表示,僧尼的正確稱呼(男眾稱為「比丘」,女眾稱為「比丘尼」或「尼師」),並強烈建議此一正名運動,認為「尼」字之後加一「姑」字,只表達了女性角色,但卻完全不能呈現佛教女宗教師的意義。

釋昭慧並認為,東方的家族文化傳統,往往排斥不奉行婚姻生活的族群,所以將僧尼邊緣化,甚至汙名化為情色與暴力的中介者。於是,在使用「尼姑」二字之時,帶著嚴重歧視的心理。

釋昭慧該文表示,社會千餘年來強加一個不正確且不友善的名稱「尼姑」給比丘尼,比丘尼竟然毫無反抗餘地。此一名稱成了尼眾世世代代揮之不去的噩夢。「尼眾宛若烙印的牲畜,歧視就恰恰鑲嵌在她們的名字上,終其一生都如影隨形。」如今更何況「妖尼姑!」一詞是出自於女性民眾的口裡。

稱「尼姑」就是歧視,有人則是不以為然,認為是言重了。釋昭慧對此則是認為媒體有相當的責任,檢閱所有報章新聞,凡是與情色、暴力、犯罪相關之負面新聞,或是凸顯該人角色之卑微、粗鄙者,一定用「尼姑」或「女尼」稱之;反之,遇到尼眾正面教化人心、救苦救難的新聞,則大都會主動尊稱一聲「法師」,能說「尼姑」二字會沒有歧視之語意存在嗎?媒體傳播的力量不應如此,就算出自於他人之口,也不應見獵心喜,還加重且加深其惡害,媒體應該要有導正視聽的責任。

釋昭慧熱衷於為團體發聲,她曾誇讚太陽花學運的勇氣,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佛教同志婚禮」的證婚人,在人權、動保、環保的推動也不遺餘力。釋昭慧在該文即表示「對任何族群的人,依理都不應予以歧視,特別是在名稱上給予羞辱。」有人問她何必對「尼」與「姑」名稱這麼敏感,認為就是歧視?她回說:「蕃」與「仔」二字也沒有歧視與不雅,那為何稱呼「蕃仔」竟然變成了對原住民的莫大歧視呢?

釋昭慧認為,「尼姑」名稱隨意的濫用、不尊重,它傷害到的絕不僅祇於少數族群的僧尼,而是任何一種身份、職業、種族而目前處於不利狀態的人們。「歧視一旦被正當化,就宛如無所不在的惡魔,每一個人都可能會成為被歧視的受害者。」

即時掌握最新後續發展,請按讚追蹤【三立新聞】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setnews

   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爭議大!最新發展都在【釋昭慧槓柯P】專題報導:
http://www.setn.com/Klist.aspx?PageGroupID=1&ProjectID=685&PageType=6

加入 @setn 好友 #慈濟爭議多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