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檳榔交際應酬 工地主任牙齦潰瘍好不了、就醫才知口腔癌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63歲工地主任退休的劉先生,因工作需要,常常使用檳榔當作交際應酬的工具,自己也養成了嚼檳榔的習慣,今年3月因下牙齦處有一潰瘍傷口遲遲癒合不良,進一步就醫確診為口腔癌,經過手術切除腫瘤,進一步執行化學藥物治療及放射線治療。

▲用檳榔交際應酬,劉先生牙齦潰瘍好不了、就醫才知口腔癌(圖/資料照)

劉先生表示:「跟朋友一起嚼檳榔時很開心,卻沒想到自己很倒楣得到口腔癌,開刀後接著打化療跟做電療很辛苦,早知道當初就聽家人的話,把檳榔戒掉。」許多人常常把檳榔當作交際應酬的工具,擔心自己若不一起嚼檳榔,會產生人際問題,久而久之,便增加了罹患口腔癌的風險。

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李日翔醫師表示,口腔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等。治療過程中,病人會面臨治療所帶來的不適,如:血球下降、黏膜損傷、急性炎症等疼痛。加上口腔占顏面很大的比例,治療後勢必造成外觀改變,進一步影響語言與進食功能,後續的物理治療及語言治療也是必須整合納入,是漫長的治療過程。

李日翔醫師說,所以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了戒檳榔、菸品外,定期執行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並注意自身口腔黏膜變化,若發現口腔黏膜有出現異常,千萬不要因為不會疼痛或沒有出血等症狀就延遲就醫,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

國健署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補助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透過專科醫師目視檢查口腔黏膜,每年可發現逾5,000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而篩檢發現的癌前病變,則可透過治療可阻斷其轉變成癌症,這也是篩檢最重要的目的。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賴清德新內閣人事第四場發佈會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