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注意!「這部位」骨折死亡率竟超過2成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年長民眾注意!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長者常見慢性病,若為「髖關節」骨折,死亡率更超過2成。一位70歲黃姓阿嬤,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多年,某天在家中浴室不小心跌倒,竟造成腰椎及其他多處骨折,差點就面臨嚴重失能風險。

▲年長者要小心防跌、也要避免骨質疏鬆。(示意圖/資料照片)

根據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統計調查顯示,新冠疫情期間民眾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65歲以上老人約有30%至50%曾在1年內發生過跌倒事件外,更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是在家中跌倒;其他地點則是包括醫院、社區、長期照護機構等。

收治上述個案的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兆山表示,骨質疏鬆症為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的速度會迅速增加。他說,因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中,有6%的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根據統計,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可能造成未來生活品質降低與失能臥床風險等後果,死亡率更高達約22%,且存活的病患中三分之一恐需他人照顧。

陽交大附醫家醫部主任黃駿豐表示,台灣每3位50歲以上女性中,就有1位罹患骨質疏鬆症,且有2分之1的機率發生骨折;國人雖然骨鬆普遍認知度高,但不少民眾直到意外跌倒骨折,才發現自己已罹患骨質疏鬆症。

▲黃兆山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若因疫情中斷治療,恐導致嚴重後果。(圖/黃兆山醫師提供)

黃兆山說,骨質疏鬆患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避免骨鬆情形加重。目前治療藥物上,主要分為「對抗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作用,現已有可同時對抗骨質流失、又可促進骨質生成的雙機轉藥物可選擇,民眾可向專科醫師諮詢後選擇合適治療方式。

他也提醒,10月20日世界骨質疏鬆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剛過,民眾平時可留意自己有沒有駝背、變矮或下背疼痛等症狀外,也可透過骨折風險評估表、至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藉由DXA骨密度檢測(雙能量放射線吸收測量法)確認自己的骨密度,萬一罹患骨鬆症也可以及早治療。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