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腹部長13公分巨瘤 中年男暴瘦「吃完就拉」移植小腸續命

記者潘靚緯/台中報導

廖先生(圖中黑衣)切除大腸後,小腸又長出13公分大腫瘤,治療困難,最後幸運獲得器官捐贈,經手術切除腫瘤後,成功移植小腸、大腸。(圖/中國附醫提供)

▲廖先生(圖中黑衣)切除大腸後,小腸又長出13公分大腫瘤,治療困難,最後幸運獲得器官捐贈,經手術切除腫瘤後,成功移植小腸、大腸。(圖/中國附醫提供)

苗栗一名賣東山鴨頭的老闆廖先生,年紀輕輕39歲,卻被診斷出家族大腸性瘜肉症與結腸癌,切除全部大腸,沒想到小腸竟又長出13公分大的類結節纖維瘤,腫瘤侵犯腸道,導致腸道穿孔,必須使用插管引流方式,控制腸液滲漏導致的腹內膿瘍。已經減少飲食量的廖先生一吃完就拉、整個人暴瘦,就算切除小腸,存活率也不高,就在絕望之際,很幸運在今年2月獲得器官捐贈,成功移植小腸、大腸,術後復原良好無排斥現象,體重也胖了8公斤。

移植手術由中國附醫腸道移植團隊進行,醫師許士超表示,當時評估,若直接切除腫瘤勢必會失去小腸,術後必面臨「無腸可用」的情況,終身無法進食,只能藉由靜脈獲取營養,死亡率極高,患者本身也不願意接受此手術。經團隊評估適合小腸移植後,又發現病患血型為少見的AB型,要找到同血型又合適的捐贈者幾乎微乎其微,一旦等待時間過久,腫瘤長大會侵犯其他器官,就不適合進行小腸移植,因此,先讓病患使用免疫抑製劑組合,降低移植後排斥機會,藉此擴大捐贈者的範圍。

醫師許士超表示,廖先生先接受免疫抑製劑之後,幸運等到捐贈器官,歷經15小時的手術,成功移植大腸、小腸,27天後順利出院,成為中南部醫院移植小腸的第一例。(圖/中國附醫提供)

▲醫師許士超表示,廖先生先接受免疫抑製劑之後,幸運等到捐贈器官,歷經15小時的手術,成功移植大腸、小腸,27天後順利出院,成為中南部醫院移植小腸的第一例。(圖/中國附醫提供)

幸運的是,今年2月剛好等到一位體型合適、O型的捐贈者,經判斷為合適捐贈者後,廖先生決定接受移植手術。手術歷經15個小時,包括捐贈者腫瘤摘取、受贈者小腸摘取與植入、腸道重建手術。2天後再次進行第2次手術,建立大腸造口與關閉傷口,讓病人順利在第2次術後隔天脫離呼吸器,術後第8天開始經口進食,在加護病房照護總共8天,住院期間2次腸道鏡檢切片,皆無急性排斥現象,順利於術後27日出院。門診追蹤恢復狀況良好,飲食正常,體重也增加8公斤,移植後相當穩定。

暴瘦的廖先生經過移植手術,恢復情況良好,體重也增胖8公斤。(圖/中國附醫提供)

▲暴瘦的廖先生經過移植手術,恢復情況良好,體重也增胖8公斤。(圖/中國附醫提供)

許士超醫師表示,類結節纖維瘤好發於30~50歲,雖然性質不屬於傳統惡性腫瘤,但在部分病人體內會持續生長,最終可能侵犯血管或是腸道導致嚴重併發症,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手術切除乾淨是目前唯一辦法,但廖先生已失去大腸,若無小腸恐怕存活率低。而以往小腸移植主要執行醫院都在北部,中國附醫為全台灣僅4間可以施行小腸移植醫院其中之一,經過此次成功移植後,中國附醫更成為中南部可完成小腸移植的醫院,也是中南部具有衛福部核可全器官移植與經驗的醫院。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