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中國防疫清零急轉躺平 新華社長文解釋「因時因勢科學決策」

中國的防疫從清零到躺平,政策在極短的時間轉彎。外媒日前指出,白紙運動與經濟壓力令中國不得不開放。新華社今(8)日發文揭露兩場政治局會議扮演關鍵角色,並強調是「因時因勢科學決策」。

中國疫情大爆發,各地都出現大量人口染疫。(圖/資料照)

▲中國疫情大爆發,各地都出現大量人口染疫。(圖/資料照)

在疫情爆發並採取嚴格疫情管制措施達3年後,中國今日正式將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對於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進行社區全員核酸篩查,同時取消入境人員全員核酸檢測,全面鬆綁防疫政策。

從11月初的「優化防疫20條」,到12月初的「防疫新10條」,自清零到躺平不過短短一個多月,中國政策轉向的原因引起不少猜測,政策變化背後的醫療準備不足也引發質疑。

在中國開放之際,官媒新華社撰發文章為政策變化的原因「釋疑」,中國防疫進入新階段,政策調整是「因時因勢科學決策」。同時也揭露,在「優化防疫20條」、「防疫新10條」發布前,兩場政治局會議扮演關鍵角色。

據報導,第1場會議是去年11月10日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中表示「要堅持科學精準防控,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要在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舉措不能放鬆」。

這場會議隔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隨即提出「優化防疫20條」。報導稱,這是向國內外釋放「因時因勢、主動優化防控政策的鮮明信號。」

第2場會議則在去年12月6日,習近平在會中強調「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次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新10條。

當時官方強調,「這是綜合各地對疫情應對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面臨的問題所做的優化措施」,中國的防控政策優化是面對疫情形勢不斷演變「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

實際上,中國於12月初發布新10條後,感染者迅速增加並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各地醫院發燒門診人滿為患,市面上的感冒藥、發燒藥更是「一藥難求」,搶藥潮甚至蔓延到國外。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去年12月27日的一篇報導直接點名,中共開放政策雜亂無章,「執行清零所彰顯的強大管控,不等於社會治理能力。」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彎的原因是中共20大後,面對出口數字下降及「白紙運動」帶來的壓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大約在11月間得知「動態清零」已是社會經濟動盪的根源,因此決定以「漸進」的方式鬆綁。

在防疫的努力似乎越來越徒勞,且造成的社會和經濟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習近平決定幾乎放棄動態清零政策。

然而,在新華社的這篇報導中對於「毫無準備就開放」的批評、「白紙運動」、經濟情勢隻字未提,仍定調政策轉變是「不斷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與病毒對決,為抗疫平穩轉段贏得寶貴時間和最大空間」。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室內及人潮擁擠處盡量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國際頭條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