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比詹姆斯具足蟲可怕!殺1隻1百人也吃不完 生物師揭4種「神話級」怪物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大王具足蟲拉麵引起熱議,專家指出,還有其他同樣是「深海巨大化」的恐怖存在。(圖/翻攝自拉麵公子臉書)

▲大王具足蟲拉麵引起熱議,專家指出,還有其他同樣是「深海巨大化」的恐怖存在。(圖/翻攝自拉麵公子臉書)

台北拉麵名店拉麵公子推出「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引起熱議,雖然有專家指出,拉麵上的是與牠同屬的詹姆斯具足蟲,並非大王具足蟲,不過,討論熱度仍未有下滑趨勢。知名自然老師Good全名師教學團隊黃邦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具足蟲屬於『深海巨大化』的表現,體長可達到45公分,體重1.7公斤,其實深海中,還有其他恐怖存在,甚至在東、西方神話中都寫下一筆!」

黃邦說明,所謂的「深海巨大化」現象,是指深海的部分生物,體型經常比淺海近親巨大許多,如大王具足蟲就比近親海蟑螂大上許多,目前成因生物學界尚未取得共識,推測應與深海壓力、食物稀缺有關。

他也介紹了其他深海巨大化的生物「皇帶魚、大王酸漿魷、大王魷魚、七胳膊章魚」

皇帶魚捕獲體長最長12公尺,因含水量高,肉質類似果凍,沒什麼味道。(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皇帶魚捕獲體長最長12公尺,因含水量高,肉質類似果凍,沒什麼味道。(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皇帶魚

生活在200~500公尺深的海中,是目前記錄中最長的硬骨魚,捕獲最大體長達到12公尺,台灣也有多次捕獲紀錄,其中,2000年9月28日花蓮捕獲的皇帶魚,體長達到5.7公尺,重達35公斤,目前保存在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地下一樓展示廳中。

「傳說」因牠長相奇特,也相當罕見,自然也產生許多聯想,華人世界因常在地震後捕獲,因此稱牠為地震魚;歐洲漁民稱它為「海魔王」,也被認為是鯡魚的保護者,因同時有「鯡魚王」之稱;日本漁民則稱之為龍宮使者;也有許多人認為古代航海者相傳的大海蛇就是指皇帶魚。

「味道」由於皇帶魚含水量高,本身幾乎沒有什麼味道,若未經處理直接烹煮,肉質類似果凍,經脫水處理後,口感會較為緊實,普遍接受度不高,也讓許多漁民捕獲後,通常是丟回大海放生處理。

大王酸漿魷魚為北歐傳說海怪原形,生物學家推估,成熟個體最長可達18公尺。(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大王酸漿魷魚為北歐傳說海怪原形,生物學家推估,成熟個體最長可達18公尺。(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大王酸漿魷魚

大王酸漿魷又名南極中爪魷,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觸手上沒有吸盤而是大小約5公分的鉤爪,以此來捕捉獵物或自衛。主要分布在南極附近海域,但牠的發現來自於鯨魚未消化食物,尚未有實際捕獲,所以是一個充滿謎團的生物,生物學家推估成熟個體可達18公尺,比一輛公共汽車還長(約12公尺),重量則達到750公斤。

「傳說」中世紀的北歐漁民一直都流傳着北海巨妖克拉肯、克蘇魯的傳說!漁民們相當畏懼這種怪獸,平時棲身海底,浮出海面如同小島,長觸手上長滿利爪,威力巨大,常常襲擊漁船和船員。

「味道」因捕獲量過少,通常一捉到,就是成為標本,關於味道部分,因尚未有實際捕獲紀錄,無從得知。值得一提的是,大王酸漿魷魚的「酸漿」二字,與味道無關,只是因為牠的頭部長得有點像酸漿果,因此得名。

七胳膊章魚目前僅有一次在大西洋的捕獲紀錄,標本目前存放在哥本哈根大學。(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七胳膊章魚目前僅有一次在大西洋的捕獲紀錄,標本目前存放在哥本哈根大學。(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七胳膊章魚

軟體動物,又稱七腕章魚,最初是在大西洋被捕獲,標本目前存放在哥本哈根大學,2002年紐西蘭也有捕獲過一隻。不過同樣因為樣本稀少,跟大王酸漿魷同樣是充滿謎團的生物。生物學家推估其體長可達4公尺,重75公斤。

「傳說」日本傳說中的長達110公尺的「阿伊努巨蛸」,則是會殺人的超級大章魚海怪。

「味道」目前僅有一次捕獲紀錄,已做成標本,自然沒有人品嘗過牠的味道。

大王魷魚在台灣也有捕獲紀錄,據說味道並不好吃,又苦、又酸、又澀,肉質也老。(圖/翻攝自百度)

▲大王魷魚在台灣也有捕獲紀錄,據說味道並不好吃,又苦、又酸、又澀,肉質也老。(圖/翻攝自百度)

大王魷魚

大王魷魚與大王酸漿魷魚極為相似,兩者差異主要是大王魷魚觸手沒有勾爪,而是周邊附有硬質鋸齒的吸盤,牠也叫做巨烏賊或大王烏賊,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生物學家推估,雌性大王烏賊全長大約12-13米,其身體長度大約為4米,觸手長度為10米甚至更長,重達270公斤;雄性比雌性小得多,但並未發現過完整個體;無論雌雄其最大長度不超過13公尺。

「傳說」大王烏賊與大王酸漿魷的外型相似,同樣被認為是北歐神話傳說中的生物克拉肯、克蘇魯,只不過尺寸、攻擊性和智商被誇大,儒勒·凡爾納所創作的小說《海底兩萬里》中,挪威海怪的原型就是大王魷魚。

「味道」2016年在烏石港捕獲的臺灣第一隻大王魷魚,據說,當時樣本缺了一角,是被當地人拿去食用,沙西米、川燙等各種方式,試圖找出每位作法,但結果是又苦、又酸、又澀、肉又老,並不美味。

黃邦表示,人類對海洋探知甚少,待科技更加發達,或許我們可以更了解牠們。(圖/巨擎教育中心執行長顧全提供)

▲黃邦表示,人類對海洋探知甚少,待科技更加發達,或許我們可以更了解牠們。(圖/巨擎教育中心執行長顧全提供)

黃邦說,海洋佔地球面積的70%,遺憾的是,人類對於海洋的探測僅約5%,自然也會對於深海生物有著好奇,甚至想讓牠們成為盤中飧,遺憾的是,通常大型海洋生物捕獲樣本少,除了皇帶魚外,其味道好壞大多是傳言,只是有趣的是,流傳出來的,都是「不好吃」的結論,或許有一天科技更加發達時,我們對牠們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