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愛國者飛彈發射車」成河濱打卡熱點 提升國安意識與作戰安全兩難

國軍漢光41號實兵演習圓滿落幕,其中一大亮點是空軍放列於台北河濱公園的愛國者飛彈發射車,瞬間成為拍照熱點,但軍方不諱言,見軍率提升雖有助民眾了解國安處境,卻牴觸作戰安全,是兩難處境。

愛國者飛彈發射車於演習後放列於台北河濱公園。(圖/中央社)

▲愛國者飛彈發射車於演習後放列於台北河濱公園。(圖/中央社)

國防院學者舒孝煌、蘇紫雲認為,營安條例8月1日施行後,國軍裝備若放列於公共空間,確實難以全面阻止民眾拍攝。若處於機動過程,更不易臨時抽調兵力進行勸導。因此若不希望關鍵裝備細節如面板曝光,裝備離營後應全面加掛偽裝網,兼顧資訊透明與作戰安全。

為期10天9夜的漢光41號實兵演習是歷來最長一次,不僅多項新式裝備首度亮相,在戰術、戰法與後備動員層面也進行多項驗證。其中最讓民眾有感的當屬國軍「見軍率」明顯提升,尤以空軍在台北美堤河濱放列愛二與愛三型飛彈發射車,吸引大量民眾拍照、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過往飛彈發射車或他項軍備放列在民間場域,若在官兵目視可及之處,民眾拍照時均會受勸阻,但以此次美堤河濱為例,中央社記者觀察,只要民眾不越過管制範圍,警戒的官兵均不會阻擋、勸阻,這也是此次愛國者飛彈躍上社群版面的主因。

空軍愛國者飛彈發射車16日深夜放列於台北市美堤河濱公園,一旁運動的民眾駐足拿手機拍攝。(圖/中央社)

▲空軍愛國者飛彈發射車16日深夜放列於台北市美堤河濱公園,一旁運動的民眾駐足拿手機拍攝。(圖/中央社)

軍方人士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軍事營區安全維護條例預計8月1日正式施行,屆時將於公共區域的裝備放列區劃設管制線、設置告示牌等,但軍方坦言,這是一項兩難選擇,畫面曝光可提升見軍率與國安意識,卻可能牴觸作戰安全原則。

軍方說明,飛彈車戰術部署位置往往需實地勘查,才能掌握優劣與機動性。雖然一處曝光後仍有其他可用選項,但考量台灣地狹人稠,若所有部署點均遭掌握,確實可能影響戰時運用,因此未來仍會透過全民國防、營區開放等方式,加強軍民溝通與信任。

本身會利用休假時間拍攝軍機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舒孝煌觀察,空軍此次可能有意降低對民眾拍攝行為的限制,尤其官兵配戴太陽眼鏡、姿態從容,這種展現正是全民國防具體實踐。他建議,條例施行後,國軍在營外演訓應採比例原則處理,例如對單純拍照毋須干涉,但對於刻意靠近拍攝面板或使用無人機跟拍等行為,必須有反制作為。

舒孝煌建議,雖然裝備放列於公開場域具有象徵意義,但若要落實全民國防精神,應更有系統與目的規劃。例如近期退役的F-5戰機就是擴大舉辦全民國防很棒的契機,或利用現行國軍接收的新型裝備,讓募兵單位向民眾強調「國軍已在打高科技戰爭,不再是過去老祖宗的戰爭樣貌。」

2輛空軍愛國者飛彈發射車吸引警戒區外的民眾拍照,軍方也不加以干涉,蘇紫雲認為這是國軍文化的轉變。(圖/中央社)

▲2輛空軍愛國者飛彈發射車吸引警戒區外的民眾拍照,軍方也不加以干涉,蘇紫雲認為這是國軍文化的轉變。(圖/中央社)

國防院學者蘇紫雲則說,以空軍為例,此次愛國者飛彈官兵對警戒區外民眾拍照行為不加干涉,堪稱是國軍文化轉變的具體表現,觀察歐美、北約與美軍做法,這類開放行動本身就是一種「軍事溝通」,有助強化民眾信心與對部隊的理解。

他也提到,國軍裝備在公共場所的放列真的無法完全阻止民眾拍攝,若是機動當中,更難抽出兵力去勸導,因此建議不想被看見的裝備或特殊資訊,離開營區後都應上偽裝網,藉此兼顧透明度與作戰安全。

蘇紫雲強調,這次國軍直播M1A2T戰車實彈射擊120公厘戰車砲、FIM-92人攜式刺針飛彈展示,以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各類無人機頻繁出現在民間場域來看,國防部已逐步透過戰略溝通方式,建立國軍與社會的對話橋梁,展現文化與思維的轉型方向。

中央社
#漢光演習重裝出擊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