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學運領袖 看今日台大校園黃絲帶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李佳穎、張家豪/新新聞

王增齊、吳介民、林正修與鄭麗文看新五四

30年前為抵抗黨國全面控制校園,一群台大人發動學運,發行不理會學校審查制度的刊物,並搭配肥皂箱演講、校園遊行與連署。其中四位參與者王增齊、吳介民、林正修與鄭麗文,講述了他們對「新五四運動」也要爭校園自主的看法。

「為什麼不為愛獻身行動?」是台大地下刊物《自由之愛》的發刊詞標題。1986年發行的《自由之愛》不理會學校既有的審稿制度,直接挑戰校方權威,搭配肥皂箱演講、校園遊行,發起「大學改良芻議」連署。當時台灣尚未解嚴,但校園民主化的鐘響就先在台大校園裡傳開。

▲自由之愛訴求的校園自主,是解除種種來自黨國的控制。(圖/蔡明德攝影/新新聞)

三十年前,大學自治烈火延燒

作家南方朔形容:「1980年代正是一切沉寂都開始飆颺起來的時刻。」台大大學論壇社學生所組成的「5人小組」在1981年積極推動原本由學生代表互選的代聯會主席改為全校普選,事後遭校方記過處分,為八○年代台大學運首先發難。

當時就讀政治系的李文忠在1986年因支持代聯會普選而遭退學;同年,大學新聞社(以下簡稱大新社)出版的《大學新聞》披露國民黨介入校園選舉,校方以新聞報導未送審為由,要求停社一年,社團幹部都被記過處分,催生了突破審稿制度的《自由之愛》。

當時就讀政治系的吳介民形容:「那個暑假前後經歷的事情密度太高了,真是一個發燒狂飆的夏天。」大學自治的烈火一直延燒,1987年5月11日,「自由之愛」發起「台大學生日」,在校內進行遊行短講。隔年,代聯會改為學生會,學生會長由學生直接選舉產生。

到底當年台大這場學運為什麼發生?爭取什麼?和今天在傅鐘前的「新五四運動」有何不同?本刊訪問位當年4位重要參與者,聽聽他們怎麼看30年前後兩場發生在台大校園的運動。這四位是王增齊、吳介民、林正修與鄭麗文。

吳介民大學時期參與大新社,在1986年暑假就與跨校社團組成「杜邦事件調查團」,到鹿港進行訪調,這是第一次有大學生主動接觸社會群眾,開啟校園與社會的連結。1986年的自由之夏,也為1990年代的社會運動奠定基礎。

▲台大新五四運動,傅鐘綁滿黃絲帶。(圖/中央社)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27期〉

加入 @setn 好友 #違法兼職!管中閔遭監院彈劾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