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學過音樂 不用擔心年老時聽力會衰退!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UZIK

如果您曾抱怨小時候被父母「逼上」音樂課,是時候該再次感謝他們的用心了!要是他們自己學過音樂,或者還在學習音樂,那就更好不過了—因為這表示交談起來會更加順暢無礙。

有越來越多研究證明,音樂課程對人腦好處多多,但我們仍不甚清楚:要經歷多少音樂訓練才能對人造成有效的影響?影響又能持續多久?

研究顯示,年少時學習過音樂4~14年的人,在特定的腦部功能—辨識快速轉換的聲音方面,比沒有學過音樂的人表現要好,這種辨識快速轉換聲音的能力對於人際溝通至關重要。

美國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的克勞絲博士 (Nina Kraus) 指出:「早期的音樂訓練為他們往後以聲音進行的人際互動打下良好基礎。」她與同事們在神經科學期刊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發表的這份新報告顯示,學習音樂似乎能幫助人們加強神經系統處理單字片段的能力,而且效果會持續到老。

他們測試「神經系統對快速轉換音的編碼能力」—針對腦部處理子音轉換成母音的速度進行實驗—他們認為處理聲音轉換的速度下降,造成老人比較難以了解演說內容,在吵雜的環境中更是如此。

受試者是45位55歲到76歲的成人,其智商、教育程度、活動習慣大約相仿。其中15位未曾習樂,13位曾習樂1~3年,還有13位曾習樂長達4~14年,但他們成年之後都未持續修習音樂課程。

研究人員測試他們在安靜與帶有背景噪音的環境中對特定音節 (da) 的反應,發現曾受過4~14年音樂訓練的人,在兩種環境中表現都最為出色,他們能最快辨別出從子音 (duh) 到母音 (ahh) 的轉換,而這是理解字義的關鍵之一。

研究者寫道,現在他們終於發現,非只畢生習樂者受惠於此,這種情況也發生在早早學過音樂,但已40年沒再拿起樂器的人身上!

克勞絲與她的研究夥伴們推論:生活中經驗的累積,使人能將語音逐漸拼湊成語義,而音樂訓練能使人將聽覺系統對聲音的反應置於首要地位,使其更加靈光。

研究者希望他們的發現能鼓舞致力於校園藝術教育的人們,至少研究結果顯示:音樂訓練絕非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它對腦部發展大有幫助,而且與我們終生相隨。

新聞來源:psmag

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