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嫌麻煩!公筷母匙習慣有助遠離胃炎、胃癌風險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一名60多歲女性,因胃不適症狀接受胃鏡檢查發現幽門桿菌感染、胃炎及胃潰瘍。治療痊癒後,因為丈夫36年前曾因胃潰瘍穿孔接受亞全胃切除手術,最近仍覺得胃不舒服至診所檢查,發現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胃炎,現正接受治療中。醫師提醒,幽門桿菌是目前已知是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共同致病因,如胃炎、胃癌等。夫妻間都中標可能是因親密行為所致。此菌傳染途徑為環境的土壤及水中、胃黏膜外、口水、糞便、牙菌斑,建議生活飲食養成公筷母匙習慣、食物必須洗淨、水應煮沸才能飲用,能降低染此菌風險。

替該患者診治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幽門桿菌是目前已知是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共同致病因,世界超過50%人口帶原幽門桿菌,在台灣十歲以下的孩童感染率約為20%;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感染率約為40%;而年齡在三十歲左右者,其感染率則高達50%;四十歲以上則超過75%。

邱展賢指出,幽門桿菌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疾病有關。據統計,幽門桿菌感染約有80%的病人沒有症狀,10-15%會產生消化性潰瘍,約1至2%產生胃癌。

你一口,我一口,小心感染幽門桿菌!邱展賢說,幽門桿菌存在於環境的土壤及水中,人體除了胃黏膜外、口水、糞便、牙菌斑也可以發現菌種的蹤跡。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口經口或糞經口傳染,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一般低社經地區、衛生條件較差、有家族史的帶菌率會較高。

感染幽門感菌,同住家人染菌機率高。邱展賢說明,夫妻一方有染菌,另一半感染的機率可能50%以上。雙親中其中一人染菌,小孩感染率約25%,雙親皆染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小孩可能有一半以上機會感染。
公筷母匙,降低染菌機率!邱展賢表示,無論與家人或親友聚餐建議公筷母匙,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餐具的清潔,家中若有嬰幼兒,請勿以口餵食。

邱展賢提到,檢測幽門桿菌的方法有抽血、呼氣試驗、糞便潛血、胃鏡切片,依個人情況建議檢查方式,但有幾種情況建議要做:1.長期胃有不適症狀如口臭、胃痛、打嗝、噁酸等2.診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淋巴瘤。3.胃癌家族史。4.家庭同居人中有接受菌治療。5.須長期服用可能造成消化性潰瘍的藥物,有上述情況者建議與上消化道內視鏡一起檢查。

幽門桿菌的治療?邱展賢說明,使用制酸劑加抗生素治療(三合一或四合一),用藥約7至14天,除菌治療除了有降低胃癌風險的長期效果之外,短期成效可以顯著降低消化性潰瘍的風險。台灣每年仍有1%的復發或再感染的機率,因此在滅菌後仍要注意定期追蹤。

他提醒,日常生活中注意環境衛生及飲食安全,公筷母匙,勿以口中食物餵食幼兒,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如廁後洗手,減低感染幽門桿菌的機會,倘家中有人感染且出現胃部不適時,應考慮接受幽門桿菌檢測,並視病況接受滅菌。由於幽門桿菌已被定義為致癌因子,滅菌之後仍要定期追蹤胃部健康,以利早期發現胃癌。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股兩萬點要變天險了嗎?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