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兩岸局勢 外部環境是考量重點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美麗島電子報/趙春山 

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刻,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最近針對兩岸關係的發展問題,接連舉辦了多次學術研討會。與會人士多數認為,明年是關鍵的一年,面對兩岸內外形勢的急遽變化,兩岸關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目前這種「不戰不和」的現狀,恐怕已難以維持下去了! 

明年是臺灣的總統大選年,大陸政策勢必成為選戰彼此交互攻防的一個重要議題。民進黨政府無法在短期內提出有力經濟政策來滿足民生需求,可能以操作統獨和安全議題,尋求繼續執政的機會。有大陸學者認為,蔡英文總統代表民進黨參選的可能性極大,為了鞏固民進黨基本盤,並在獲得美國的支持下,會急速調整目前「無所作為」的大陸政策,轉而採取較為急進的立場。另一方面,對岸認為國民黨角逐大位的人選仍混沌不明,未來可能出現一場慘烈的「黨內鬥爭」;但無論是誰最後脫穎而出,其對大陸政策的主張,都有可能偏離馬政府執政時期的路線。 

中美關係的發展也讓對岸感到憂慮。大陸著名美國問題專家楊潔勉就認為,中美關係具「逢9有變」的特性;如1949年雙方錯失建交契機、1969年尼克森就任試探與中共進行接觸、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前後南斯拉夫炸館事件及南海撞機事件,以及2009年中共從全球舞台邊緣走進中心位置。 

2019年影響中美關係的最大變數是雙方的貿易衝突。習近平和川普在G20峰會達成的暫時性妥協,90天後就要見真章。川普基於競選連任的考量,讓步的空間很小。如果習近平決定攤牌,貿易衝突產生的外溢效應,必將擴及中美在其他方面的利益衝突,臺灣問題就會立刻浮上檯面。 

▲習近平和川普在G20峰會達成的暫時性妥協,90天後就要見真章。(圖/美麗島電子報)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12月17日發表的《2019年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2019),將網路攻擊、美國與伊朗關係和美中關係,列為世界和平面臨的最大威脅,並首次把臺海問題納入調查範圍。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眾兩院12月已分別通過了《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 of 2018,ARIA)。內容重申美國「致力於發展長期戰略願景及全面的、多角度、原則性的美國印太地區政策」。由於美國視臺灣為其印太戰略的一環,因此這項法案通過後,將如同「臺灣關係法」和「臺灣旅行法」,成為具有長期法律效力的美國對臺政策基礎。有大陸學者認為,這已直接挑戰美國長期遵行的「一中政策」和「三項公報」相關規定,代表美國對敗選後蔡政府的支持,因此可能造成臺獨主張者對美國政策的誤判。 

中共領導人論及中共對臺政策時,經常強調要先把自已的事情做好。改革開放40年後,中共的政治社會環境出現了重大的變化,有際遇但挑戰更多。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杰,日前出席在貴州舉行的一項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時表示,習近平慶祝中共改革開放40周年講話帶給他最大的啟示,就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 

危機來自於中共內部面臨的經濟問題挑戰。經濟條件是下層基礎,基礎不穩上層建築當然就會動搖。外界有人質疑,習近平為了鞏固極權體制,已背離了鄧小平設計的改革開放路線。在12月19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中共對中國大陸經濟形勢的描述,比以往更加嚴峻,提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為了增強大陸內外對中共持續進行改革開放的信心,習近平除堅持「維穩」的政策外,更表示:「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至於哪些該改?哪些能改?哪些不該改?哪些不能改?中共認為決定權還是握在自己的手中。 

中共實施對臺政策遭到的外部挑戰也十分嚴峻,因此,習近平強調必須「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從中共慣用的術語來解讀,「主導權」屬於戰略的層次,「主動權」則屬於戰術的層次。引述毛澤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句名言,習近平的對臺戰略目標沒有改變,但在戰術運用方面,將因內外形勢的變化而做出調整。依楊明杰的說法,就是「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及化解風險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從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涉臺部份的講話,我們認識到他還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處理臺灣問題。「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是戰略目標,但必須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以必須擁有穩固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基礎。因此,中共的涉臺工作會根據「九二共識」這根定海神針,以更多的惠臺措施來深化兩岸的經貿依存,以加強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來促進兩岸的心靈契合,以及建立兩岸的「命運共同體」。 

由於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的獲勝,未來一年兩岸關係還會停留在「冷和」的狀態。除非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而出現突發狀况,中共應該不會製造事件,影響臺灣的總統選舉。僅管如此,兩岸僵持的局面不可能持續下去,執政者也不可能永遠「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臺灣目前的內外處境雖然不好,但也不應抱持聽天由命的心理,任人宰割。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九合一」選舉結果凸顯臺灣民眾「求新求變」的期待。因此,臺灣必須改變。至於要改變什麼?如何改變?這是臺灣朝野政黨共同面對的問題,必須儘快建立共識來找出答案。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