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音樂!只要一抬頭,那我們就搞砸了!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MUZIK

上美容院,是久久一次的奢侈,可以坐著看閒書或八卦雜誌,躺著洗頭按摩兼放空,而且不管是多麼蓬頭垢面進去,出來時總是清新亮麗。乾乾淨淨的髮絲被風吹起來還有陣陣的髮香,實在是人生一大享受。趁空檔,暫時放下手中所有雜事前往。燙髮本來就花時間,為了讓長髮擁有飄逸的波浪,早有了坐到腰酸背痛的心理準備。無奈我不小心注意到了美容院的音樂,是不斷重複的!這讓頂著整頭髮圈又被限制在座位上的我,深感酷刑。當一整片CD撥完又重新來過第N遍時,我疲累的身心終於到達臨界點……好想摀著耳朵喊:「誰來關掉那個音樂啊!」

音樂不管以任何形式出現,常常強調存在的重要性,但有種音樂卻是強調它的「不存在」。在美國,背景音樂有個專屬名詞叫做Muzak,這個名詞來自於Muzak Holdings,是一家出產悅耳音樂的公司。而如果單用Muzak這個字,還有個暱稱叫做「電梯音樂」。為什麼叫電梯音樂?原來二十世紀初,人們害怕乘坐電梯,便挑出一些過氣的流行歌曲,去除歌詞,重新錄製溫暖的旋律在電梯播放,才鼓勵了大眾踏進這個幽閉的空間。

之後,他們又將音樂放進辦公室,試圖刺激員工提升工作效率。慢慢的,這種音樂作為一種空間的無形裝飾,進入了咖啡館、飯店大廳、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甚至醫院或牙科診所候診室等等。到了現在,人們早已經不需要聽音樂來鼓起勇氣踏進電梯了,但電梯音樂卻自此沒有消失過。

但是,我們從來不會刻意注意這些音樂吧!沒錯,這正是電梯音樂的目的。Muzak公司副總裁布魯斯方豪瑟(Bruce Funkhouser)曾說:「如果你抬頭望向天花板(去聽音樂),那我們就搞砸了。」意思就是,如果音樂沒有辦法讓人消費、放鬆、提升工作效率,而是讓人豎起耳朵停下來的話,那他們就失敗了!這種音樂威力不容小覷,根據調查顯示,跟音樂系統較差的商店相比,有電梯音樂的地方,不管是購物時間、採購金額都明顯提升,甚至辦公室裡的員工犯錯率也大大減少。

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看來,音樂與銷售的關係也密不可分。無論是節奏、音高或風格都可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行為。單從一家百貨公司就可以看出端倪──在高樓層、人數少的地方播放緩慢舒暢的音樂,就會促使來客悠閒漫步、增加購買機會;在壅塞的美食街則相反,採用快節奏的音樂可以加快用餐,讓翻桌率提到最高百分比。最有趣的是,還有實驗指出控制音量的大小,也能夠刺激顧客的反應,影響消費的慾望,甚至連買什麼樣的產品、顏色、價格等,都有直接的關係。

別以為這種不引人注意的音樂只發生在商業行為上,法國作曲家薩替(Eric Satie, 1866~1925)在音樂上最出名的創建,就是「家具音樂」。所謂「家具音樂」的論點,就是音樂不應該在特別的場合或時間被欣賞,而是要在生活中出現,猶如家具或壁紙一樣時時存在,增添氣氛的同時也兼具實用功能。聽者就如同坐在沙發上,或在餐桌旁用餐一樣毫無壓力。

只可惜,「好聽」並不一定能「保鮮」,在現代及流行音樂衝擊下,缺乏創意的電梯音樂逐漸淪為俗套,成為缺乏品味的象徵。如今,在資訊大量流通的台灣,某些電梯音樂倒是被電視新聞所取代。在步調快速、集中力短暫的社會中,新聞台符合的正是這樣的節奏,於是在餐館裡,人們無意識地配著一則則新聞,和著口中的食物咀嚼,一併吞下。

不知道薩替如果地下有知,會有什麼感想?為了捍衛自己的領域,我想他應該還是會像以往一樣,在個人音樂會的舞台上拉開布條,寫著「薩替是最偉大的藝術家,不同意者請自行離開」吧!

想起上個月在河堤散步時,突然發現一個人跪趴在草地上拍照的模樣。在這講求社會地位的群體生活中,我們在意別人的眼光、在意別人的評論,卻很少人真正願意服膺自己的內心,丟掉外在包袱。但對於一個喜歡攝影的人來說,拍攝的對象卻應該是從最熟悉的環境出發,進而探索與之連結的、足以框下的萬物。在這一刻,他沈浸在孤獨寧靜的世界裡,不管用什麼怪異的姿勢,為的是將眼前的一吋世界凝結,封存在相機底端。這份獨白,留下的不只是瞬間的景象,更是記錄一份生命的軌跡。

偷偷地拍了他一張照片,我突然領悟,不管是我或他,都跟電梯音樂一樣,正在刷低自己的存在感。我們彼此都有目標,卻都不願被發現。怕的,就是目標一抬頭,「那我們就搞砸了」!

精彩話題:琅琅上口‧餘韻無窮

延伸閱讀:MUZIK閱聽古典樂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