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吳哥文明 台大團隊揭密可能與大洪水有關

北半球熱帶地區的乾旱情況可能是千年來的趨勢。台大地質系教授沈川洲與研究團隊耗時10年,分析泰國石灰岩的沉積狀況發現,與2700年前相比,現在的年平均降雨量少了1000毫米。

柬埔寨,吳哥窟,文明衰敗,大洪水,科技(圖/TripAdvisor提供)

▲台大地質系教授沈川洲研究發現,柬埔寨的吳哥文明衰敗及消失,可能與大洪水有關係。吳哥窟(圖)是吳哥王朝鼎盛時期的建築。(圖/TripAdvisor提供)

除了發現長期的降雨變化,這份研究也有另一個關於古文明的重要發現。沈川洲表示,這份研究結果指出,柬埔寨的吳哥文明衰敗、消失,可能與大洪水有關係。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沈川洲與施路易帶領的跨國研究團隊,在科技部卓越領航計畫支持之下,過去10年間進入泰國南部的鐘乳石洞,並對當地的石筍進行沉積年代分析,推斷出過去2700年來,東南亞的降雨以及乾濕季交替的歷史,研究成果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沈川洲指出,居住在低緯度熱帶地區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降雨量則占全球的1/3,因此只要有劇烈的氣候變動,往往會造成生物圈與文明的傷害與浩劫。

根據團隊的研究結果發現,2700年來,赤道以北的熱帶地區降雨情況雖在短期內有波動,但長期而言是持續下降。進一步比較現在與2700年前的降雨狀況,沈川洲說明,年平均降雨量大約少了1000毫米,而且未來還是會持續下降。他也提到,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能性,北半球熱帶區的乾旱氣候型態,可能與自然的水文震盪有關,而非全球暖化。

除了發現長期的降雨變化,這份研究也有另一個關於古文明的重要發現。沈川洲表示,這份研究結果指出,柬埔寨的吳哥文明衰敗、消失,可能與大洪水有關係。

沈川洲指出,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吳哥文明的消失與乾旱有關,但是沒有積極的證據證明,反而是同一份研究中揭露在吳哥文明消失之前曾遭遇水壩潰堤與運河泥沙淤積的問題。他進一步表示,吳哥文明大約在西元1430年前後衰敗,而根據研究結果西元1390年到西元1420年間,東南亞遇到極濕潤期並發生大洪水,因此可能造成吳哥文明因此受創。

除了進行東南亞的降雨歷史研究外,沈川洲提到,研究團隊剛做完地中海的降雨歷史,也發現了地中海的幾個文明興衰與降雨的變遷有關,目前研究論文正在審查。此外,他也透露,研究團隊現在正著手進行北非的降雨歷史研究。希望能夠藉由研究,一步一步拼湊出過往環境變遷的軌跡。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GCS 2024 春季季後賽DAY1-2024/04/20《Garena 傳說對決》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