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要小心!「琀」盡量別用 跟「往生者」有關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很多人會考量姓名學或是字本身的涵義是否正面來入名,像是有些父母喜歡找玉字邊的字來當小孩的名字,但其實不是所有玉字邊的字都代表美好的事物,「琀」就是一例,這個字指的是:古人在死者口中放置的玉、貝等物品。

▲古人相信,死者嘴含玉蟬可保屍身不腐,且蟬的蛻殼象徵著重生。(圖/記者陳弋攝影)

我們身邊一定有親朋好友名字當中有玉字邊的字,例如:玨、珍、環、玫、玟、璿、瑾、琍、玥、瑄、珈、瑗、瑤、琪、瑞、璦、珠、玲、瑛、玓、珊、琳、瑀等等。上述這些字,很多指的是玉器、美石、美玉、珠玉、首飾等物品,放到名字當中可以增添祥氣,聽起來也頗文雅。不過,同樣是玉字邊,有個字取名時儘量避開比較好:「琀」。

「琀」指的是古人在死者口中放置的玉、貝等物品。(圖/翻攝自世一國語辭典)

漢朝許慎《說文解字》:「琀,送死口中玉也。」清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大喪共飯玉、含玉。注。飯玉、碎玉以雜米也。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雜記曰。含者執璧將命。則是璧形而小耳。穀梁傳曰。貝玉曰含。按琀、士用貝。見士喪禮。諸侯用璧。」

玉琀又稱「含玉」,是古代放在死者口內的葬玉,各朝代形制不一,商周玉琀有玉蟬、玉蠶、玉魚等,春秋戰國有玉豬、玉狗、玉牛、玉魚等。根據歷史學者考究,使用口琀的目的有二:一是古人事死如生,不希望死者空口而去;二是相信玉石質堅色美的特性,可保屍體不化。

▲慈禧太后最有名的陪葬品之一就是她嘴裡的夜明珠。(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玉蟬為例,古時候起初只是一個裝飾品,到了西周之後,人們認為如果在死者口中放塊玉,可以使屍身不腐,因此古人喜歡在逝者的口中放置玉器。這股風氣到了漢代達到頂峰,甚至直到清朝,乾隆皇帝駕崩後嘴裡也含著玉蟬。

對當時的人來說,蟬是潔身自愛的象徵,且蟬的羽化可以被理解為重生,這是前人美好的嚮往,希望死者可以像蟬一樣,有朝一日破土重生,演變成古代社會「生以為佩,死以為含」的風氣。簡而言之,「琀」指的是古代放在死者嘴裡的珠玉,建議不要放進名字裡比較好。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股大漲,多頭現在開始?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時隔316天赴議會備詢 侯友宜施政報告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