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太「彈」影響打者動作 中職數據難接軌國際

記者蕭保祥/台北報導

台灣中華職棒(CPBL)最近5年打擊數字狂飆,與用球彈性係數偏高有關係。職棒教練其實都有發現問題,認為彈性係數影響打者揮棒動作,這讓中職打者數據存在泡沫,國際賽面對高強度投手,打者威風重挫,難恢復到最基本推進觀念。

▲林哲瑄面對澳洲擊出全壘打。(資料照/記者王怡翔攝影)

中職的全壘打與三振一起暴衝,同樣都從2015年開始。

中職打者2015年三振數拉高到2961次,同樣是240場比賽,16年開始聯盟三振數為3463(史上最多)、3322與2019年3373次,沒有回到2字頭。

統一獅去年單隊1007次史上新高,是中職史上首支單季打擊三振破千次球隊。

場域換到2019年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國家隊打線以中職為主體,7場比賽平均獲得4分,每場平均遭到三振9.285次,碰上實力均值更高、彈性係數降低狀態,中職打者短時間難調整揮棒角度。

1名二軍總教練曾反問記者,「如果你是國內職棒打者,平常是要這樣打(手指高仰角)?但國際賽打不到,你選哪一種?」為了生存,答案很易懂。

▲朴炳鎬是韓國隊4棒打者。(資料照/記者王怡翔攝影)

韓國職棒(KBO)是公認打高投低聯盟,「國民監督」金寅植2016年就曾表示打擊數據存在「泡沫」。

韓職2018年720場共1756轟,19年使用低彈性係數用球後,下降到1014轟,正規9局比賽時間從3小時21分下降到3小時08分鐘,有助於加快比賽節奏。

中職距離開季只剩2星期多,今年已經確定無法改變用球,加快比賽速度、讓打者回到軌道的揮棒模式、回歸比賽推進觀念多樣性,中職檢討比賽用球彈性係數有必要性,作為準備2021年球季。

加入 @setn 好友 #韓國職棒風雲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