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超商前面!台灣最早的「24小時營業」竟是它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滑過手機、追完劇,三更半夜睡不著又嘴饞,很多人腦中先浮現的消夜可能是便利商店貨架上的食物。您知道嗎?其實國內24小時營業的始祖是「永和豆漿」,而這和國民政府來台、中華少棒還有點淵源。

▲「永和豆漿」的背後有一段國民政府來台的往事。(示意圖/記者陳弋攝影)

《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一書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軍民順勢將中國各色飲食文化帶過來,當中包括台灣人習以為常的餐點:豆漿加燒餅配油條。油條在戰前就是台灣早餐文化的一部分,而燒餅和豆漿在外省族群的傳播下,漸漸成為早餐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電視上的運動賽事轉播也為豆漿店的風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戰後六○年代末和七○年代初的台灣,許多台北人一天的結束和開始都和中華少棒緊緊相繫。中老年人可能記憶猶新,當時異軍突起的中華少棒隊打進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大賽,呼朋引伴在某人家中一起為中華隊加油蔚為風尚,熬夜看棒球一度成了普遍的夜間活動。

因為時差,棒球比賽結束的時間經常是台北時間的凌晨,為中華隊激情加油的國人此時差不多餓了,當時24小時營業的超商還沒出現,大夥兒上哪找吃的?這時候,由外省師傅經營的豆漿店成了最佳去處。看完球賽到豆漿店吃份特早的早餐,也就理所當然了起來。

跟隨中華民國政府一起來台的大批軍民,除了被安置在各地眷村,許多人必須另覓棲身之處,當時台北市人口趨近飽和,於是和台北市僅一河之遙的中永和地區,就成了這些「新住民」的安居處。許多外省籍的豆漿、麵點師傅逐漸在中永和站穩腳步,在凌晨時分展開自己的新事業。

▲《續‧臺灣沒說你不知道》清楚說明了「永和豆漿」的身世。

凌晨時刻結束的球賽也為他們帶來了商機,經過口耳相傳,愈來愈多人從橋的另一端來到永和,為的是喝上一碗深夜與清晨之交的豆漿,搭配一套酥脆的燒餅油條,一種新「食」尚於焉產生。之後在經濟成長、社會生活型態轉變的七、八○年代,「永和豆漿」甚至走在便利超商的前面,更早開啟了24小時的營業模式。

▲「永和豆漿」的背後有一段國民政府來台的往事。(示意圖/記者陳弋攝影)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客訴之精彩完整版重現】溫朗東爆徐巧芯大姑劉向捷遇渣男變詐騙犯!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