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逾8成青少年活動量不足 生長發育3大祕訣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保持活動量是維持健康的關鍵之一,更是影響青少年未來生長的要素。根據國際知名刺胳針兒童暨青少年健康雜誌《The Lancet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指出,全球超過八成青少年活動量不足,且台灣更高於平均。馨蕙馨醫院兒童生長發育內分泌科主任溫美紅表示,在台灣,學齡期孩子以升學為導向,使得正值發育期的孩子因此活動量較低。近幾個月來,因新冠肺炎居家防疫措施,每個家庭在家的時間增長,也會讓孩子活動量變低,長期可能影響生長發育。隨著防疫新生活的展開,孩童更要動起來,提醒家長們日常應注意運動、飲食、睡眠3大影響孩童生長發育的要素,更能幫助孩子在兼顧學業之餘,也能掌握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長期。

▲台灣孩童活動量少,可能會影響生長,馨蕙馨醫院兒童生長發育內分泌科主任溫美紅提醒家長掌握孩童一生一次的重要生長。

活動量與身高成正比 孩子多動長得高!

為了解全球青少年每日中高強度活動的現況,世界衛生組織針對146個國家、11-17歲的青少年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全球高達81%青少年每天中高強度活動時間不及60分鐘,且更有逐年衰退的趨勢。而台灣,近9成青少女與8成青少年活動量不足,無形中可能影響生長發育。

從門診觀察,多半學童的活動時間可能被課業瓜分,再加上行動裝置的普及,使得平時及假日活動量都明顯不足,進而影響生長。溫醫師指出,適當的運動可幫助促進骨骼的鈣化,同時運動時肌肉收縮,能增加血液循環,骨骼能因此獲得更多的養份,幫助生長。因此,鼓勵孩童維持一定的活動量,是保持成長動能的不二法門。

掌握骨齡=掌握成長黃金期!

家長們應如何評估孩子的生長狀況呢?溫醫師表示,身高6至7成受到基因影響,可依據父母的身高推測小孩的目標身高(Child Target Height)。推測算式如下:

父母的身高相加除以二 (男生加6.5公分,女生減6.5公分),正負差若是落在8公分之內都算是正常的表現。

溫醫師說明,身高除了受限於基因以外,掌握生長板閉合的時間也很重要。男生青春期約在11至15歲間,女生約在9至13歲間,此階段的青少年會快速長高,直至骨頭末端的生長板軟骨閉合。當孩子面臨生長問題,臨床上會透過X光確認「骨齡」來了解生長概況。值得注意的是,骨齡不等於實際年齡,且青春期骨齡變化大更無法預測,臨床曾有1名案例,1年內骨齡成長2歲,連帶也壓縮了身高發展的空間。

溫醫師表示,正因骨骼生長板的閉合沒有確切的時間,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更需要定期觀察生長曲線並特別留意以下三種生長狀況:

(1)    身高或體重在百分位3以下、或97以上。

(2)    身高或體重從原來的百分位退步或進步25%以上。

(3)    兒童期生長速度<4公分/年(生長速度在年齡標25%以下)。

▲溫美紅醫師提醒家長,骨齡不等於實際年齡,且青春期骨齡變化大更無法預測,若遇孩童成長問題,應盡速就醫。

若遇到上述情況,建議可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溫醫師表示,若發現問題來自缺乏生長激素,便會建議以生長激素進行治療,一般生長激素治療期在2年以上,而且頭2年的效果最顯著,平均第1年可長8-10公分、第2年可長約8公分,讓身高回復穩定成長。但是,若錯過生長的黃金期、一旦生長板閉合後,即便給予生長激素治療,也是無法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提醒家長們遇孩童生長發育問題可至小兒科、小兒遺傳科、內分泌科等就診,以掌握孩童生長的關鍵。

運動、營養及睡眠等3大祕訣有助孩童健康生長

幫助生長的秘訣,除了上述提及的活動量、適度運動外,營養、睡眠也是關鍵。在營養與食物攝取上,也應多加注意,若食用含糖量高的食品2小時內,生長激素會暫時停止分泌,因此飲食應避免添加過多糖份,以免阻礙正常生長。睡眠方面,則要把握晚上10點到2點的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期,並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最後提醒家長,建議讓孩子選擇一個有興趣的運動,持之以恆,每天做20至30分鐘有強度的運動。針對運動的型態,可選擇一些彈跳性的運動如跳繩、打籃球、慢跑,讓骨頭有「垂直於地面」方向的衝擊力,有助於長高。掌握運動、飲食與睡眠三大元素,適時關注孩子的生長狀態,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