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恐懼無助於治安 情境預防為上策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林書立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大生命案,引發社會對於治安議題廣大的重視與討論,針對本案發生後最近發布的一份治安民調卻指出,認為治安環境比以前更差的民眾高達48.9%,事實上,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治安民調,往往在遭遇重大治安事件,媒體密集報導後,使得民眾對於治安環境的恐懼感上升,害怕類似案件再次發生,因此,重大治安事件發生後,普遍都會認為治安變差,但這在測量上已經失去意義,因為這個測量不具有測量恆等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

▲馬國女大生遭擄地點。(圖/翻攝自Google地圖)

美國Gallup 以及Harris公司曾經進行了長達三十年的問卷調查並收集整理以做長期的趨勢觀察,Gallup的民調中有兩個主要問題,第一個是民眾會不會害怕獨自在街上行走,第二個則是在自己家裡會不會感到不安全,測量結果顯示一般民眾對於犯罪被害恐懼感的程度遠高於實際犯罪發生的程度,而且大部分民眾的恐懼與不安感正是來自於近期媒體大幅報導的治安事件,Skogan and Maxfield(1981)研究發現民眾恐懼的程度遠超過官方的犯罪數據,例如每年只有6%的真實被害人,卻有一半以上的美國民眾有犯罪被害恐懼,Figgie Report(1980)更曾指出強姦案會引起近55%的女性產生恐懼。

▲馬國女大生命案,涉案兇嫌。(圖/資料照)

然而恐懼與憤怒不足以解決問題,怪罪於行政院治安會報未召開或基層警察未開報案三聯單,更是偏離主題與事實,因為有關治安狀況的掌握,已由過往的定期分析檢討,經由科技的輔助進而即時監控,即時因應處理,過去以以數字來判定治安紅綠燈的方式已成為過往,各項治安數據僅提供檢視治安現況,分析刑案發生趨勢,以作為整體偵防策略修正參考。

▲馬國女大生命案現場,警方蒐證。(圖/資料照)

警察機關近年來在打擊犯罪,偵查及預防措施,逐步融入科技偵查技巧方式,迅速偵破許多案件,確保穩定良好的治安環境,從主流民調數據顯示,民眾對居住社區(或住家附近)整體治安狀況滿意度及警察服務滿意程度的長期監測下,自105年87.25%及85.27%逐年上升,至109年上半年分別為91.45%及90.26%。警察機關致力於消弭犯罪的成果,事實上,有客觀事實與長期監測數據可稽。

▲馬國女大生命案現場。(圖/資料照)

長榮大學外籍生命案確實令人憤慨,但指責與恐懼都不能阻止或預防案件的發生,痛定思痛,悲劇事件之所以發生,正是因為當時的治安環境出現了破綻,吸引了具有動機的犯罪人、誘發了他的犯罪行為,鎖定的環境出現目標後,悲劇就發生,因此,我們應設法阻斷犯罪人對情境中犯罪機會的理性犯罪回應,早一步找出情境犯罪的破綻,改善環境中的犯罪不利因子,增加犯罪風險、升高犯罪困難、降低犯罪可能,同時運用技術提升對目標人口的警覺、例如強化通道安全與照明控制、陪伴同行、轉移潛在之犯罪風險因子、強化正式監控的科技輔助、輔以學校同儕互助、自然監控、重新檢視並運用犯罪預防技術,增加犯罪人作案的困難,並提升犯罪者易被辨識的照明、增設監視器以提高犯罪人作案的風險,同時更應利用犯罪日常活動理論,對於高潛在犯罪人口立法加強掌握,同時整合社會資源重新檢視整體治安情境,分析犯罪熱時、熱點並進行有效的監控,規劃好校園到宿舍的安心走廊,整合成面式安全社區,破壞潛在犯罪者的理性選擇過程,才能有效遏阻犯罪避免悲劇的發生。

《作者簡介》林書立,現職員警。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大盤何時回到多頭格局?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蔡英文、陳建仁出席Google新辦公大樓開幕典禮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