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大腸癌卻不知道?醫揭「隱藏」徵兆:2關鍵因素

生活中心/林彥君報導

國內不孕症權威醫師陳信孚,於昨(18)日晚間6時許因大腸癌辭世,享壽60歲,醫界聽聞消息深感痛心。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10大癌症首位,全台每年有1.5萬人確診為大腸癌。《三立新聞網》採訪振興醫院前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現任外科主任的林華卿醫師指出,有2大關鍵因素,是誘發國人罹患大腸癌的發生機率。

▲大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10大癌症首位,全台每年有1.5萬人確診為大腸癌。林華卿醫師表示,有2大關鍵因素,是誘發國人罹患大腸癌的發生機率。(圖/翻攝自Pixabay)

林華卿醫師接受訪問時表示,罹患大腸癌的可能,與家族遺傳病史以及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國民健康署有提倡大腸癌篩檢計畫,呼籲年逾50歲的國人,可以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每年定期做糞便的篩檢,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建議要提早10年,在40歲的時候去做檢查。

▲國民健康署有提倡大腸癌篩檢計畫,呼籲年逾50歲的國人,可以每5年做一次大腸鏡、每年定期做糞便的篩檢。(檢查示意圖/資料畫面)

大腸癌是否能夠有跡可尋?林華卿說,平常可以多注意自己的排便情況,像是排便習慣、顏色是否正常。若在大完便時出現偏鮮紅色的血,較高的機率是偏向痔瘡;如果是鮮紅色的血伴隨著疼痛,除了可能是痔瘡,也有可能是因大便太硬導致肛裂的症狀;不過,若糞便裡面帶有深紅色潛血,是腫瘤的機會就會較高。

林華卿表示,如果平時排便順暢,卻在某天突然便秘就應提高警覺,另外像是肚子悶脹、大便變得很細、體重異常降低等,再加上罹患大腸癌的主要原因是透過大腸的息肉演變而成,從息肉演變成癌症至少得花上8到10年的時間,因此容易被忽略;不過只要一有問題盡快尋找專業醫師求助,都有機會痊癒。

林華卿指出,近期大腸癌有越年輕化的趨勢,而這和環境中的危險因子有關,現代的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又菸又酒,就很容易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林華卿建議,平常可以多吃高纖食物、少吃紅肉等加工肉品,補充足夠的水分,讓排便順暢不便秘。

林華卿說,如及早發現,就能盡快切除息肉,避免演變成癌症;家族三等親以內有大腸癌病史,則更應該提高警覺,時刻關注身體狀況、定期做健檢,平時也應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少吃油炸、少碰菸酒,降低罹癌風險。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監察院為35年前舊案約詢侯友宜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司法官墜樓、猝死! 司法院、法務部赴立院報告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