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躲掉粉身碎骨命運 只因北洋政府害怕這名秀才軍閥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且保存較為完成的皇家宮殿建築群,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明清時代的皇宮,舊時稱「紫禁城」,它那莊嚴壯闊的姿態直到現在仍吸引著國內外源源不絕的遊客前來觀賞,然而這座雄偉瑰麗的故宮卻在北洋軍閥時期險被拆毀,沒想到最後竟是1位名為吳佩孚的軍閥伸出援手,才使得故宮能夠安全保存下來。

▲紫禁城在民國初期曾差點遭到拆毀。(圖/翻攝自Pixabay)

吳佩孚為山東蓬萊人,年輕時曾考取秀才,後來以寫春聯為生,但他不甘於現狀,於是便加入了北洋軍隊,並跟隨曹錕從炮兵團長一路晉升為直系軍閥總司令,1922年吳佩孚和奉系軍閥張作霖開啟了第一次的直奉戰爭,最終吳佩孚將張作霖擊退至山海關關外,成為北洋軍閥中的首要人物,聲望和權力達到人生頂點。

▲吳佩孚反對拆除紫禁城,北洋政府因懼怕其勢力只好取消改建計畫。(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912年國民政府參眾兩院從南京遷往北京故宮,辦公地點選在了玄武門資政院舊址,不過由於地方太過狹小,無法滿足國會議員們的需求,國民政府於1923年決定拆毀故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3大宮殿,並改造成現代化的辦公大樓,改建期間如果材料不夠的話,還能順便拆毀乾清宮用來補充建築材料,當時甚至都已經請來了瑞典著名建築師進行設計。

吳佩孚得知後對這件事大為不滿,認為這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古蹟的大損壞,於是致電全國反對改建,消息一出後隨即受到許多愛國人士的大力推崇,且紛紛對北洋政府施加壓力,由於北洋政府一方面礙於社會的輿論壓力,一方面又懼怕吳佩孚的勢力威望,於是便取消了改建故宮三大殿的計畫,從此無人敢再提起。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