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兩銀子是什麼概念?他們精算結果…忍不住驚呼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歷史中經常會提到所謂的「一兩銀子」,有不少網友就好奇,這個數量換算成現今的貨幣,有多少價值呢?雖然金融市場結構已完全不同,但仍舊可以使用「糧食交易」去精算,可說是相當有趣。

▲銀子是古代常見貨幣。(示意圖/翻攝自微博)

根據《新華網》報導,中國有歷史團隊精算得知,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購買一般大米二石,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可買188公斤。根據當今中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 1.75元人民幣做計算,可得出明朝一兩銀子大約等於人民幣660元,約新台幣2871元。

▲有歷史團隊將銀子的價值換算為人民幣。(示意圖/資料照)

若來到唐朝價值可就完全不同了。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為一貫),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一石約59公斤,以上述的1.75元人民幣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大約為新台幣1萬7959元,比明朝放大了數倍之多,也對於銀兩的價值驚嘆不已。

不過以最近的清朝來說,由於大量外國銀兩湧入中國,鴉片戰爭前每年世界銀產量的70%多都用來購買中國產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產品了,銀兩的貨幣價值剩下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兩銀子約為2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69元)。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